第三节 学刀(2 / 2)

加入书签

他不说李志也知道,便是中国古代国术相传的,月棍,年刀,一辈子的枪……枪长一丈八便是马槊,唐小尺24厘米,大尺294厘米,因此一丈八尺约合四米四到五米四之间。

但是根据李治的武备计划,十五年后唐军将统一换装火枪加标准钢刀。马槊将退出主战场,所以李治没有打算练枪术。而且枪术可都是从小抖大枪杆子练出来的啊。

“殿下,这个要从小用枪杆子练,非五六年不能入门啊。”尉迟夺一脸为难。即便太子要学,族里的规矩可是皇帝也不能强抢自家的马槊功夫。

“啊哈,孤当然知道,不过提前告诉你啊,以后这玩意可不好用了。你要好好保持,争取多生几个儿子把你们家传绝活好好传下去。你便教我刀法即可。”

见太子不强求学马槊,尉迟夺立刻高兴起来,说:“刀法没问题啊,军中有五式,是前朝文皇帝所创,我来教你,不过殿下,你可得要吃点苦,不可半途而废。”

李世民曾经忧心忡忡于李治太文弱不能守成,其实李治不是文弱,只是大闷骚。历史上他甚至要学习老爹御驾亲征,可惜被武则天劝阻了。

既然李治成了李志,自然不会再上演这一幕。他要学刀法,这样近身搏斗足矣,火枪出现以后,长兵和弓箭就不再是威胁了。

“殿下好了,第一式,拔刀式!”尉迟夺双膝微屈,刀鞘在左,左手扶刀鞘,右手执刀柄,面对虚空深呼一口气,然后闪电般蹬腿,拔刀,向下微斩。

“第二式,劈刀式!分小斜劈,大斜劈两路。”尉迟夺从拔刀式的标准式上骤然发力,左右斜劈下次。然后回到拔刀式的准备姿态。

“第三式,刺刀式!分正刺,斜刺和赌刺三路。”尉迟夺从准备姿态起,使用上腕力,闪电般刺出三刀,正刺和斜刺都是直接攻击敌人,只是角度和力度有差别。赌刺是预判敌人的线路而攻击。

“第四式,错刀式。错刀式是防守加反击的组合刀式,分为三路格挡,两路格挡加反击。”尉迟夺叫来一名亲兵,也是和他日常练刀的,亲兵用劈刀和刺刀来攻,尉迟夺分别用架,消,错的手法,来来回回走了约莫二十多招。

“第五式,命刀式。此式最为凶险,日常切磋为禁招,为何叫命刀式呢,此式一出,必然损命。因此一般只有在拼命的时候才有用。或者对手比你弱很多才用。“

尉迟夺和亲兵换了木刀,来演这一式,这一式只有三路,一路空手夺刀,一路利用刀的防御来夺刀,一路是不防守纯拼命的两败俱伤的拼刀。

尉迟夺说:“各人悟性不同,快的半年,慢的一年半,刀术即可小成。但是大成甚至更高的水平,就没个数了。“

李志心想:“这年头谁能找这么牛叉家族的师傅啊?“

嘴上说:“不管多久,孤练了!“

于是太子东宫的禁卫军操练场上,每天都出现了一个勤练不辍的身影。每日早起,跑步十里,然后站桩,举杠铃,石锁,期间有军士来按摩放松肌肉。然后便是练拔刀式和劈刀式。这两式简单虽简单,但必须要练到炉火纯青,如臂指使,并且越快越好,每快零点零一秒便是性命攸关。

考虑到李治此刻的身长(他现在6岁,身高约米6,还在长身体),他练的是一把刃长二尺半(75厘米)全场三尺三(一米)的大横刀,重五斤。

这样长度的刀,用劈刀式大劈刀的时候,能带起非常剧烈的风声。

按照尉迟夺的说法,这一式,劈出的时候能风声震耳,便是到了小成。

事实上如果用五米的长兵器,抡圆起来,长兵末端可以到20米每秒,也就是每小时400公里的速度。人类的神经在十米内对这个速度是没有办法准确判断的,只能通过敌人的动作来躲避或者格挡攻击。而这样速度的兵器,带着本身的重量,如果只是单纯的格挡,几乎一定会被打的筋断骨折,倒飞下马。

所以那个时代的武将,在战场上用长兵器,不考虑体力,以一敌百,完全不是什么问题。

精通长兵器的武将,就是战场上的一架杀人机器。也难怪陇西的武术世家把马槊的功夫,密不外传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