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武侠第一人(2 / 2)

加入书签

长篇小说几乎每隔十年就会掀起一股热潮。最早期金庸热是从港澳开始。接着延烧到台湾,其后是在中国大陆造成影响,可说金庸热潮燃烧至整个华语圈。

近年来金庸作品也被翻译成日文等其他文字,热潮风靡东亚。

金庸小说之间经常有所关系,除了射鵰三部曲、天龙八部与笑傲江湖外。碧血剑与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与飞狐外传皆有关联。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15本小说中的14本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970年的《越女剑》未入对联内。

作品初於香港明报连载,即甚受读者欢迎;经作者集结修订单行出版后,在华文圈广为流传,尤以长篇作品更为畅销。

其作品大量并多次被台湾、香港、新加坡、中国大陆等地的影视集团改编摄制成电视剧和电影。

陈世骧曾说:金庸武侠小说可与元剧之异军突起相比。既表天才,亦关世运。所不同者今世独见一人而已。

总览金庸的几部成熟武侠作品。除融合了武术,气功,悬疑,言情。历史等常见风格以外,还加入了很多古代文艺,以及天文地理等知识性元素。

他的小说中塑造了新的武侠形象,打破了主人公必英俊潇洒。聪明正直的传统模式,亦展现出他对种族仇杀的负面态度。因此。金庸被一些评论者称为侠之大者。

金庸曾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在《大公报》的专栏上写随笔。另为《明报》撰写社评二十余年,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传为美谈。着名的政论包括上文所提及的裤核论、与《大公报》的笔战以及文革时期的诸多时政评论。

由於金庸小说深受欢迎,不少文字工作者都提笔撰写感想、书评,而真正研究金庸小说,倪匡乃为第一人。

倪匡提出了金学一词。不过金庸本身对这名称有点抗拒,认为有高攀专研《红楼梦》的红学之嫌。现在大多统称金庸小说研究。

当台湾远景出版社取得金庸小说版权后,随着台湾解严,一直被认定为**的金庸小说随之出版。在1980年,远景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由沉登恩主编的金学研究丛书。

博益及明窗亦出版了一系列名人谈金庸的丛书,当时任职《明报》督印人、前香港立法会议员吴霭仪亦写了《金庸小说的男子》、《金庸小说看人生》、《金庸小说的女子》及《金庸小说的情》,杨兴安的《金庸笔下世界》。

当金庸小说在中国大陆正式授权出版后,金庸小说研究更为热闹,除小说内容、人物、历史背景之外以至武功招式及饮食菜谱等不一而足。

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别更是研究的重点。现时陈墨和潘国森依然经常评论金庸小说。

第四次华山论剑:陕西电视台的《开坛》栏目於2003年邀请金庸上华山,参加华山论剑活动,主会场设在华山的北峰,海拔高度1561米,除了金庸、主持人和嘉宾外,还有十几位网友。

金庸和北大教授严家炎、巴蜀鬼才魏明伦、武侠导演张纪中、编剧杨争光、北大醉侠孔庆东在这里坐而论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