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十 自古英雄多寂寞(1 / 2)

加入书签

青菱对萧怒已经上升到盲目崇拜的程度,她以为萧怒天赋异禀,绝对能扶摇直上,直至登上帝皇碑。

祁涛则觉得,萧怒无需服用悟道果,就能感悟本源真意,解析世界规则,多半跟他修习【涅槃经】有关。

师徒二人极有默契地没对萧怒刨根问底,毕竟萧怒算是半路加入祁涛门下,有些隐秘是正常的。

再说,这次若不是萧怒力挽狂澜,说不定怒涛门早就从汨罗域彻底消失了。

如今的悟道树,只剩下三座悟道木屋。

树巅,祁涛专用。

其下,二屋并立,萧怒和青菱一人一间。

怒涛门弟子人数骤然增加到七千余人,其中单是相级层次的就有四十九人,其余皆为金仙弟子。

祁涛宣布,待悟道树下的悟道屋重建完成后,所有弟子,都可以凭贡献值进入悟道木屋修行!而且,他还降低了传授【惊涛怒焰诀】、【血沙诀】、【血龙诀】的门槛,当然,也要求用贡献值换取。

在萧怒控制的老兽皇的指引下,祁涛新得了一座仙晶矿脉,储量惊人,就在海狮兽皇的老巢附近,怒涛门的工作重心完全放在了这座矿脉上。

修道者,一修道力,二悟本源真意,缺一不可。

炼化仙气增长道力,远不如直接炼化仙晶来得快。

感悟本源真意,则唯有在悟道树附近修行最有收获,当然能在悟道树上修行,那是每个修道者的梦想。至于悟道果,寻常人只敢想想而已,哪敢奢望?

萧怒故技重施,只用了一个时辰,就利用血狼吞天蚁和九阙搬山虫们完成了新悟道木屋的建造。

屋子围绕悟道树而建,竟是取用的悟道树材质搭建而成的。

共有三千六百间!

祁涛亲眼见证了木屋的建成,简直叹为观止。

他基本确定,萧怒,未来成就,绝对是让他仰望不到的高度。他十分庆幸,自己能做一回萧怒的师尊。这也是让他甚为自豪的。

他索性放手让萧怒打理怒涛门的一切事宜,自己则回到树巅木屋,准备服用悟道果,冲击皇境。

手握十几颗二级悟道果,让祁涛看到了进阶皇境并一举登上帝皇碑的希望。

这一切,都是萧怒带给他的。

青菱早就进入闭关。短时间是不会出关的。

萧怒几乎成为怒涛门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甚至没有多少时间修行。

他不得不临时甄选出一百二十个弟子,把自己掌管的事情分派下去。

星河图最近增添了无数仙星,已经开始最终完善,正在进化,但其自演规则不最终成型,萧怒根本无法提升境界。而他也明白,待仙星补足,星河图就将完成。

但萧怒能清晰感知到,已经与他不可分割的五颗仙星,正在飞速成长,他们的修行速度,让萧怒吃惊。

燕青云、熊博、华春、佘方、梅若雪。

五者是唯一保留下自身灵智的仙星,也是唯一修成了分身分神的。他们留在风月天的就是分神掌控的分身。

他们在星河图中吞吐能量,入真仙,在灵犀山下渡天劫,升金仙,再渡劫,成仙相。

当他们五人成就仙相的一刹那,萧怒就分明感知到天门之上,他的精神烙印不断增加,虽然依旧孱弱如游鱼,却以三日一条的速度急剧增长着。

很快就越过了三十六条这个限制,增至七十二条才缓缓停滞下来。

等若是,萧怒在本源真意的感悟上,已经达到三级大圆满!只等四级本源真意解析完成,并进行融合,他对世界规则,对本源真意的掌控,就将达到一个无人能及的新高度------至少在神域星河鲜有人比得上。

数万里克罗海域,一切游荡在天地间的本源真意,萧怒都能掌控。

萧怒对现状却很不满意。

他知道,自己道力的修行上,大大落后于本源真意的感悟。

锤炼!

锤炼!

没有它途。

萧怒开始潜入海底数万米深处,释放出九尊老兽皇,与它们分别激战。

最初,萧怒根本不能在任何一尊兽皇的最强神通攻击中,支撑三息!

他不放弃。

受伤,收摄本源真意修复,继续再战。

他对本源真意的运用,终于不再生涩,而是无比纯熟,慢慢,也无需炸裂魂晶来维持魂识的消耗,坚持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悄然无声中,他的道力突飞猛进,臻至中期巅峰。

一日,当他精疲力竭倒在海狮兽皇巨爪神通之下,默算自己居然坚持了三十一息,总算又有了些许进步时,道力长河忽然鼓荡起来,竟然顺畅晋升至后期。

仙相后期!

他开始修炼【惊涛怒焰诀】后续三卷神通,直至将它们再度融合后,才继续与兽皇们激战,以实战来锤炼自己的神通手段。

但是,境界相差得太远,哪怕他晋升到了后期,也始终不能在任何一尊兽皇攻击中坚持六十息!

期间,他除了驭仙诀,什么神通都用尽了,却始终无法有所改变。

他终于测试出,【涅槃经】五大神通,以他相级境界施展出来,至多能跟帝级强者抗衡,辅以三界销魂域,就算巅峰仙帝也有把握战胜,可对付有准备的皇境强者,那就难上加难了。

他无比侥幸,那日利用万兽归元阵和悟道树布局,把九尊兽皇降服了,不然后果实在难以想象。

道力飞速增长,境界也在缓慢提升,这一日,萧怒忽然福至心灵,试着将融合完全的四式惊涛怒焰诀神通,与涅槃五种神通融合。

但根本不兼容,无法融合,而且,神魂清楚明白地提示他,除非他晋升到皇境,否则只能发挥出第一重涅槃神通威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