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便装拜访(1 / 2)
“长风老弟,你这个如意算盘可是打得哗啦哗啦响,搞这个海东新线项目可是一举两得,如果项目成功,不但可以打通海州盲肠,让海州市西北部经济塌陷带迅速发展起来,更可以敲山震虎,向海州市地方上实力派展示一下你强健的政治肌肉,这样你在海州市推行财政制度改革的阻力才会减少的最小。”
何承明慢条斯理地分析着赵长风的心里,让赵长风也不得不佩服何承明的敏锐眼光。他在心中感叹着,何承明还真是一块老姜啊!也是啊,能够居于公安厅常务副厅长高位的岂能是一般人?何承明在官场上打滚数十年,其官场经验之丰富,为人处事方面之历练通达,政治眼光之敏锐,自然不是下面的基层官员所能比拟的。所以自己这点用意被何承明看出来,也没有什么奇怪。不过,何承明毕竟不是赵长风,他还是用权谋的老眼光去分析这个问题,所以虽然把握住了赵长风七八成心理,但是却并不是全部,赵长风最深层的用意他并没有品味出来。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何承明放下了茶杯,望着赵长风说道:“长风老弟,你这算盘打的虽然很好,但是你想过没有?万一失败了,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呢?”
“何大哥,有你在旁边替我压阵,怎么可能失败呢?”赵长风笑呵呵地岔开话题,回了一记不轻不重地马屁。
“你呀,这句话去对杜老板去说还差不多。”何承明伸手虚点着赵长风,“我最多也就是帮你敲敲边鼓,这件事情上,除了杜老板外,谁敢替你压阵?”
何承明以为赵长风不愿意回答他的问题,实际上确实赵长风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的问题。这件事情上赵长风并没有什么绝对的把握,但是又不得不这样去做。他如果不是分管着交通局这一块,那么海东新线他还可以视而不见,但是既然分管了这块工作,他必须要把海东新线拿下来,而且要首先拿下来。
在别人看来,海东新线改线项目涉及到老省长孙金平,肯定是块难啃的骨头,不如先避让开,从海州市财政制度改革入手。但是赵长风心中却很清楚,财政制度改革牵扯到太多人,太多部门的利益。他在粤海县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行财政制度改革,原因不外乎有三,第一,粤海县层次比较低,推行财政制度改革虽然也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但是以赵长风的背景,在县级这个层次上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困难;第二,县里政治派系之间的权力斗争给了赵长风机会,让赵长风可以利用高明的政治手腕顺利分化瓦解各派势力,并且佐以一些高压强硬手段,又打又拉,从为推行财政制度改革扫清了障碍;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赵长风在粤海县把旅游产业和永磁材料产业搞得红红火火,成为粤海县新兴的两大支柱产业,县里的财政收入翻了将近两番。这样虽然财政制度改革了,控制了下面各乡镇、各县直部门的钱袋子,但是由于财政收入总量激增,下面各乡镇各县直部门实际享有的福利待遇其实并没有比财政制度改革前减少,反而是略有增加,在自身实际利益没有受到明显损害的情况下,他们又有什么理由出面去反对县委书记的财政改革呢?更何况这个县委书记还是颇有背景,手腕高明的政治强人。
现在到了海州市,这三个有利条件都不存在了。首先海州市是一个在粤东省经济排名第五的地级大市,重要姓远非粤海一个县所能比拟的。市里面这些实力派人物,谁在省里没有个背景?赵长风在海州推行财政制度改革,说不定就牵动了省里某些政治大佬的神经。虽然说明着有省委书记杜洪军,暗里有省长赵强的支持,但是赵长风在海州市面对的局面无疑要比在粤海县面对的局面要艰巨的多;第二,比起基层赤裸裸的斗争来说,越是到高层,权力斗争就越是显得温情脉脉,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各方都会尽量选择相互妥协。动不动就斗个你死我活的那种方式并不适合海州市这个环境。赵长风如果在海州市动作过大,很可能会被上面当作妥协的一部分给牺牲掉。第三,就是赵长风是带着任务到海州市上任的,没有太多时间给他让他去先振兴海州市的经济然后再推行财政改革。再说海州市经济盘子这么大,再想像在粤海县那样靠一两个项目就让海州市的财政收入激增的愿望肯定是不现实的。这么以来,在推行财政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肯定会受到损害,如果是短时间的受损,这些既得利益者或许还能忍受下来,但是如果时间稍长一点,难保这些既得利益集团不反扑。这样一来,赵长风不得不陷入权力斗争的怪圈。那时候赵长风就是想腾出手来为海州市人民做一两件实事,恐怕也身不由己了。
赵长风有这个顾虑倒不是害怕推行财政改革失败自己的退路问题。他是领着省委书记杜洪军的令箭来的,即使改革失败了,在海州市呆不下去了,杜洪军也不会不管他。对于忠实执行领导命令的下属,即使是任务失败了,领导也会给安排一个很妥当的出去,不然,兔死狐悲,以后谁还肯为领导卖命?同理,对于那些不听领导招呼的下属,即使干出了很出色的政绩,领导也可能会把这个下属调到闲衙门中坐冷板凳,以示惩戒。
赵长风顾虑的是,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心愿能不能实现。既然走到海州市常务副市长的位置上,总的给海州市人民留下点什么纪念吧?不能就上来就搞财政改革,财政改革失败了虽然自己不愁退路,但是在海州市这段政治经历却留下了一块大大的空白带,别人提起赵长风来,除了失败的财政改革,别人都想不起他还为海州留下了什么,给海州市人民干了什么实事。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顾虑,所以赵长风才想首先从海东新线入手,这样即使推行财政改革失败离开海州市,至少他还可以拿打通了海州盲肠、振兴了海州市西北部经济聊以自慰。更何况这海东新线项目如果成功,又可以反过来促进他推行财政制度改革的成功呢?
虽然有人觉得海东新线有孙金平老省长横亘在那里,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赵长风却觉得大有希望,毕竟孙老是一个很讲原则的人,他虽然是大溪镇人,更是东江人,不能因为一个大溪镇,就耽误了整个东江县的发展吧?以前之所以觉得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只是因为某些官员担心得罪人,不敢去做,甚至根本就没有想到去做孙金平孙老的工作,只是听到孙老名头就被吓退了。如果真的去做了工作,说不定孙老很好说话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