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八章 刻意拉拢(1 / 2)
这几日萧汉先后拜访了晋王赵光义与赵承宗,双方相谈甚欢,萧汉在开封府吃了饭,又被赵光义留下密谈,一直到天色黑透才由赵王府亲兵送回客栈。
赵光义不遗余力拉拢他为大宋效力,可惜萧汉志不在此,自然满口回绝,不过席间倒是告诉他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南唐国主李从善已全面对南汉开战。
南唐出兵数十万沿罗霄山南下,汀州、剑州、袁州、虔州、洪州五部军马同时进击南汉郴州、敬州、雄州、潮州。南汉抵敌不住,派出名将潘崇彻将兵十五万赴援,在雄州设下埋伏,一战歼灭袁州指挥使燕泽手下三千人。
李从善得报大怒,国防部长孙震与副部长杨收、朱令贇、郑彦华商量后决定举倾国之兵出征南汉,除留下金陵守军及宣州、常州、池州三处兵马防守大宋吴越外出兵四十万发誓要一举剿灭南汉国。
南汉抵挡不住,派出特使向吴越与大宋求援。吴越根本不敢惹如狼似虎的南唐,把救援书信送至东京。赵匡胤连续召开两次御前会议商量对策。
李从善跟着派出外交部长田延朗前来交涉,声明这是南唐与南汉国因边界问题产生的冲突,如果大宋插手,必会引起两国争端,请赵宋深思。
大宋官场也是分为两派,一派以赵匡胤为首,他们的意见是机会难得,趁着双方交兵的时机,正好出兵江南,以绝后患。
另一派以晋王赵光义与宰相赵普为首,二人意见与赵匡胤恰好相反,他们认为现在南唐势大,如果贸然出兵南唐,势必会惹怒李从善,到时南唐回兵以夺回淮南为借口与大宋交兵,以大宋军力能否战败唐军很是难说,如果不胜,后果不堪设想。
双方各有官员支持,宋朝宿将王全彬、潘美、李处耘等也是各有主张,双方在朝堂上吵了两天,一点结果没有,反倒因为三司使楚昭辅的几句话把南唐外交部长田延朗气走了。
楚昭辅的意思只要南唐恢复朝贡,便不出兵相助南汉。田延朗听说后冷笑一声拂袖而去,宰相赵普害怕激怒李从善,马上派赵承宗前去道歉解释。田延朗只是冷笑不语,带领手下人马径自离去。
萧汉就是在此种情况下前来拜访赵光义。赵光义之所以留他一天,一方面二人好歹有些交情,二者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李从善能夺得皇位萧汉居功至伟,这一点已经传遍诸国,连南平与武平归降南唐的事也与他脱不了干系。桩桩件件下来,赵光义哪里还敢轻视于他?
二人寒暄之后便直奔主题,赵光义对他推心置腹,躬身向他请教当前局势,态度极其诚恳。他自然知道萧汉与李从善的关系,以大宋皇弟、晋王之尊仍然如此动作,让萧汉很是感动。不由想起二人在少林寺相识场景,颇有些触动。
本质上来说,萧汉是个心软念旧之人,赵光义与赵承宗给他的感觉不错,而李从善上次便派特使前来向他咨询攻打大宋还是南汉的问题,自己亲笔写信要他按住性子,精心练兵,谁知转眼南唐便出兵南汉,让他心内颇为不悦。
理论上讲,出兵南汉是正确的选择,如果现在就与大宋在淮南交战,南汉与吴越双方夹击,南唐势必首尾难顾,就算战力无敌,也必是损伤惨重。
他心内微气的是李从善现在有些自傲,连自己的意见都不放在眼里。可见人的欲望与权力大小是成正比的。以前李从善对他言听计从,一旦得势,却是如此态度,让他微感心凉。
虽知赵光义在刻意拉拢自己,萧汉心内着实有些矛盾。按他的本意,在南唐灭南汉与吴越后,势必与大宋有一战,到时天下一统,自己也算改变了历史。
看眼前局势,李从善野心太大,又按捺不住性子,将来对战大宋一定是两败俱伤。到时生灵涂炭,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自己先前所做的一切到底是对是错?
反过来讲,如果现在帮了赵光义,到时李从善处不好交待不说,估计李月萤也不会高兴。思前想后,萧汉只是与他轻描淡写说了一下对当前局势的判断,并给出了相应意见。
按他的意思,南汉就算有潘崇彻这样的沙场名将也抵挡不住南唐倾国之兵,南唐现在战将如云,新式练兵法自上而下已成定势,南唐战兵比消极颓废的南汉军兵战力强了不是一个档次。
更别说南唐还有薛定方、郭然、燕泽、冯守德、卫贤、孙乐志、姚兴昌、薛涣、郑仁则、李绍光、杜真、李雄等名将,南汉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为今之计,只有选择沉默,派人与南唐谈判,保证李从善得到南汉与漳、泉二州后不对吴越下手,以换得暂时太平。
吴越一向奉中原为正朔,自大蜀被大宋所灭后,吴越王钱俶越发事奉中原更谨,连吴越王都降格做了大宋兵马大元帅。
如果南唐挟灭南汉之威,掉头向东,吴越必然灭亡,到时大宋必会直面南唐,双方交战只是时间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