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突发状况(1 / 2)
"陛下,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臣还请陛下慎行!“房玄龄躬身表达自己的意见.
“陛下,国虽大好战必亡,远有汉武旧事,近有前隋三征高句丽的惨痛教训,臣还请陛下能体恤百姓疾苦,不要擅起边衅.“魏征一开口就气氛就不对了,说皇帝是汉武帝穷兵黩武就算了,还拿皇帝比隋炀帝这个岳父大人,这是皇帝的逆鳞,最不喜欢听的就是这样的类比了好不好.但老魏胆子一向大,管你爱不爱听我就说.
“陛下,请三思.去年侯君集才把西域攻灭,今年就又对高句丽,新罗,百济动兵,恐怕会让其他藩属国惊惧,且还有十万大军在西域驻扎,如果对辽东动兵,必使国中空虚,恐受到薛延陀等恶狼之辈乘虚攻击.“杜如晦也反对.
“陛下.....“
接着长孙无忌,萧瑀等一个个大臣全以陛下开头,然后都是长篇大论阐述一下动兵的坏处,请求皇帝能熄灭攻打辽东三国的想法.
文官们几乎全是反对的,这很正常,他们读的就是圣贤书,要么是老子的无为,要么是孔子的德,礼,要么是孟子的仁爱,要么是墨子的兼爱非攻等等.
大唐的大臣们可不是只尊儒家的,这是一个真正的博爱,融合的朝代,其实就隋朝之前也都是.
虽然汉武帝搞了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在唐以前儒家也只是势大,但还没到了全员尊崇的地步.
儒家真正的一家独大那要到了宋朝,明朝是鼎盛时期.
在大唐,那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各学术流派都有的,不从在独尊哪家.
但不管是哪家,古代圣贤都提倡和平,最好不打仗,论述打仗坏处的圣贤文章话语那是比比皆是.
没看兵家的孙子都说了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打仗这样的事情要特别认真的考虑对待.
所以文官就没几个是不反对打仗的,只要不是必须的,非必要的战争,文官们几乎一水的反对.
但将军们是只要有仗打,那就没有反对的道理,特别是大唐初年这么多牛逼的将军,没有哪个是畏战的,一听说皇帝想打仗,那是嗷嗷叫着支持.
文官,武将又对上了.
不过,文官,武将对不对上影响不了皇帝,皇帝近年来对打仗那是只要一下了决心就不会以别人的反对而转变.
“众卿不必多言,朕决心已定,即日起整兵备战,,调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江夏郡王礼部尚书李道宗任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十万进攻高句丽,另着洛州都督太子詹事张亮任沧海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水师从海上进兵,和新罗联合攻打百济,高句丽...........“
李世民一串命令发出,众大臣发现行军大总管的人选竟然全是要从各地调遣的,而次一级的行军总管则是契苾何力,牛进达等将军.
几位军方大佬很不甘心,他们就在面前,怎么让别人给摘了桃子了.但他们也没办法,看皇帝调的这几个都是资历不比他们差的,关键都是受封藩王领地的都督或者长史,特别是李绩,是晋王李治封地的大都督府长史,大都督则是李治担任的,不得不让人觉得皇帝这是在担心封出去的儿子会和军中大将太亲密了,所以让他们分开一段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