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清明上河(2 / 2)
“是吗?哎呀,没想到这北宋也有这么多的‘倒爷’,那行,咱们也去逛逛,我这来了趟汴梁城,还没好好旅游一下呢!”柳逸玄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让升官陪他往东城去。
出了“旧曹门”便是东城新都,汴河水自西向东缓缓流淌,河流穿城墙而出,经过一道水门,水门由两扇铁闸构成,夜间会由守门士兵关闭,并且日夜有人看守。
沿汴河北岸,便是一条石板街,街旁店铺林立,房屋鳞次栉比,行人往来穿梭,络绎不绝。柳逸玄来到孙羊店门口,本想进去看看吴月娘,但又怕一时忍耐不住,觉得还是打听《清明上河图》的下落要紧,于是便过了孙羊店出“新曹门”。
“新曹门”外正是漕运的码头所在,汴梁城有七十多万人口,大部分的粮食都是靠这些漕运的船只从江浙一带运来,由于汴梁城内的河道较窄,许多漕运船只只得收了风帆,到岸边雇来一些纤夫拉船。
此时已是下午,各地的船只都基本上卸了货,几个挣了钱的纤夫们买了些酒肉高兴的正要往家赶。“王婆婆肉饼店”也关了门,想来今天的生意不错,肉饼也都卖光了,几个散了学的孩子手里拿着风车在街上相互追赶嬉戏。
汴梁城的街头一片祥和宁静,富人和穷人都在各自的生活里相安无事。柳逸玄觉得这种祥和仿佛是暴风雨到来前那阵安静,安静的令人恐慌。
柳逸玄走了不远便看到一座宽大的木制拱桥横跨在汴河之上,宛如雨后的一道彩虹,连接了两岸的繁华。柳逸玄知道这就是张择端画的那座“虹桥”,他连忙跑了上去,用脚跺了几下桥板,看看是不是结实,显然这没有必要,因为汴梁城每天都有大量的行人车马从此桥经过。
柳逸玄扶着桥栏往桥下伸着头去看,只见整个桥身是完全的木质结构,碗口粗细的椽木一律榫接而成一体,各个接头整齐铆并,严丝合缝,浑然天成。柳逸玄不禁赞叹古代工匠的技艺之高超,只可惜相关的建造图纸和工艺已经失传,后人单单凭借一副画上的图形,难以再将这座桥梁复制。
过来虹桥便是“拐子街”,不知是因为这里经常有人口失踪还是如何,起了这么个街名,升官说的那家“古鼎斋”就在这条街上。
古鼎斋的掌柜姓钱,名叫钱世良,四十五、六岁的年纪,又高又瘦,两撇胡子,标准奸商形象,此时他正在店中整理字画,却看到柳逸玄和升官走了进来。
钱世良连忙上前招呼,“这位公子,里面请!是要看看字画吗?”
柳逸玄笑道:“过来看看。”
钱世良看这柳逸玄觉得眼生,想来不是外地的客商,也是城里的新贵,便问道:“我看这位公子气度不凡,不知府上是?”
“我们老爷是当朝相国柳大人!”升官抢着答道。
“哦,原来是柳相国的公子,久仰久仰!”钱世良眯着眼睛笑道。
柳逸玄看了他一眼,心里道:“久仰你妹啊!你知道我是谁啊,你就久仰?”便又笑道:“我今天来就是想到你这店里看看,不知掌柜的手里可有什么好货没有?”
钱世良笑道:“小店虽然简陋些,但是好货还是有些的,公子是头一次来,想必还没听说过我们店里做过的买卖。这京城里的王公大臣家的古董真品,多了小人不敢说,至少有一半都是小人经手的。”
“哦?钱掌柜果然有能耐啊!不知你这店里是否还有些名家书画,拿出来也让我们长些见识!”柳逸玄也来了兴趣。
这钱世良见他来路不明,也不知道他的目的何在,便笑道:“要说名家书画,小店倒还真有几幅,公子既然要看,小的便拿来展示一下,也请公子鉴别一番。”说完便回到后房的柜台,取了一条画轴,说道:“小的这里有一幅东坡居士的字,想来请公子鉴别一下!”
“哦?苏东坡的字,那可是一字千金啊!打开来看看!”柳逸玄道。
钱世良缓缓打开画轴,果然是一幅装裱精美的行书作品,字里行间的确透出豪迈潇洒之气,有道是:笔走龙蛇吞霄汉,尺寸丹青值万金!到底柳逸玄能看出什么名堂,且待下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