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血与火的高地(上)(1 / 2)
1945年2月23号,当地时间凌晨三点,18000门各种口径的火炮轰隆声,打破了奥得河畔的沉寂。我和朱可夫站在崔可夫部队的观察所里,用望远镜看到被火光和硝烟所笼罩的德军阵地,查看着炮击的效果。
面对我军强大的炮火,德军占据的泽劳夫高地上保持着沉默。我的心里在暗自猜测,高地上的德国人在干什么?还是像往常一样,把主要的兵力都撤到相对安全的第二道阵地,等我们发起冲锋时,他们再回到第一道工事进行阻击吗?
挡在我军前方的是德军的维斯瓦集团军群,辖第3装甲军和第9集团军,总计16个师,在我军预计突破的30公里地段上,他们就部署并展开了10个师:步兵第9,第303,第309,第169,第712师,库尔曼师,摩托化第20,第25师,以及明赫贝格师和希特勒装甲师。
由于德军能够从塞洛高地俯瞰奥得河河谷,导致我军的一切行动都处于其视野之下,我军无法发起对高地的突然攻击。再加上连绵不断的筑垒地域,更使得我军对塞洛高地的进攻,只能采用强攻的方式来进行。
炮击还在进行,我军的七百余架轰炸机,飞过炮弹爆炸所产生的烟雾,朝泽劳夫高地上的防御阵地投下了3000吨炸弹。
三点三十分时,朱可夫拿起电话给马利宁下达了命令:“参谋长,命令将所有的探照灯打开,给部队照亮进攻的道路。”
命令倒是下达了,但过了许久,我们都没有看到设想中的光柱。朱可夫有点恼火地再次拿起电话,质问马利宁:“参谋长,我不是命令你打开全部的探照灯吗?为什么到现在过去了这么长的时间,我还没看到探照灯灯光?”
“元帅同志,”对于朱可夫的指责,马利宁委屈地回答说:“探照灯早就打开了,可能是战场上爆炸的火光太亮,所以让我们的探照灯光黯然失色了。”
听完马利宁的解释,朱可夫觉得自己可能错怪对方了,连忙用手捂住话筒,吩咐一名参谋出去查看。参谋跑到门口看了一会儿,就跑回来报告说:“没错,元帅同志,探照灯都打开了,因为前方炮弹爆炸的火光太耀眼,所以我们才没有看到探照灯光。”
炮击刚停止,空中就升起了一连串的红色信号弹,这是进攻的信号。
分布在30公里进攻正面的23个师的指战员们,呐喊着从堑壕、交通壕里跃出,快速地冲向了泽劳夫高地的德军阵地。
我举着望远镜盯着正在冲锋的部队,只见战士们都直着身体,跟在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后面向前冲,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冲进敌人的防御阵地。拖着重机枪的机枪手,落在了整个进攻的队伍的最后面,他们两人一组,拖着马克西姆重机枪向前快步地跑着,几名扛着弹药箱的战士紧随其后。
高地上的德军工事一直沉默着,直到我们的战士进入一百米范围,才有个别地段有零星的火力在射击。面对这些在炮击过后幸存下来的火力点,伴随步兵冲锋的坦克只需要停下来,对着这些火力点轰一炮,顿时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坦克在清除德军的火力点之后,又继续向前快速推进。
看到进攻部队进展得如此顺利,观察所里所有能在第一时间看到部队进展情况的人,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普罗宁将军甚至还笑着说:“部队如果按照这种速度推进,在中午之前夺取泽劳夫高地,一点问题都没有。”
虽然大家在听完他的话之后,都是笑而不语,但从他们脸上的表情来看,我觉得他们也持有同样乐观的态度。不过乐极生悲,崔可夫的部队在顺利地向前推进两公里之后,终于遇到了大麻烦,向前推进的部队被小河和沟壑挡住了去路,原本冲在前面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不得不放慢速度,让步兵越过自己去继续进攻。原先制订好的步炮协同、步坦协同受到了影响,甚至连按照准确时间所实施的徐进弹幕,也不得不停了下来,改用炮兵逐次集中射击的方式来支援步兵和坦克。
环绕在泽劳夫高地下方的豪普特运河两岸,有德军坚固的防御工事。无法直接渡河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只好沿着公路朝河上仅有的几座桥梁驶去,企图从这里突破德军的防御。它们在沿途遭到了德军反坦克火力的顽强阻击,许多坦克刚驶上桥梁,就被德军的88毫米高射炮击毁;其余到达通过狭窄通道和反坦克壕的坦克,则被德军反坦克手近距离发射的反坦克榴弹摧毁。
失去了坦克和自行火炮掩护的步兵,则成为了德军机枪火力的屠杀对象。在短短的半个小时内,豪普特运河的东岸地区堆满了正在燃烧的我军坦克和自行火炮,散布着成片的尸体和垂死的伤员。
见到部队的进攻被德军遏制住了,崔可夫不禁皱起了眉头,他扭头问崔可夫:“崔可夫,德国人的抵抗很顽强,你的部队什么时候能突破德军的防御?”
面对朱可夫的质问,崔可夫苦笑一下,回答说:“元帅同志,您也看到了,敌人在豪普特运河上的抵抗异常顽强,德军部署在泽劳夫高地上的炮火,可以直接封锁我军的进攻道路。假如继续像这样发起冲击的话,除了增加部队不必要的伤亡外,是很难取得什么战果的。”
朱可夫出人意料地没有发火,而是态度和蔼的问道:“那你说说,我们该怎么办?”
“元帅同志,我请求出动空军,对泽劳夫高地上的德军炮兵阵地实施压制。”崔可夫向朱可夫解释道:“只要高地的炮火被压制住,我们的进攻部队就能强行突破德军在豪普特运河上的防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