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课完(1 / 2)
屋┕_┙檐┕_┙下文學網:
宋慎讲完青白瓷器,又讲述了唐三彩的发展演变,这次没了唐三彩的碗可以拿出来,宋慎倒是有唐三彩骆驼俑,但是没有带来,毕竟今天是突然改变主意省略了前面太多的内容,他也不提实物的事情,想着蒙混过去就算了。首发
宋慎看着时间也差不多了,最后做了总结的陈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也是文化发展的基石,随着唐代从高峰时期的衰落,唐三彩作为厚葬遗留也慢慢消失。安史之乱后,唐三彩也出现了一批实用器,这就说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微薄的物质条件已经无法支撑起厚葬之风的存留,大批粗制滥造的唐三彩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唐三彩失去了艺术品的功能和地位,仅和汉代的釉陶一样,作为随葬必需品而已。”
“五代时期的古瓷碗的特征和唐代基本相似,只是要比唐代的轻薄,这一点从重量上就可以感受得到。而辉煌的刑窑也在五代时期被定窑所取代,没有了唐代那么高的物质文明条件作为支撑,刑窑衰落成为了必然。唐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高峰时期,朝代的更替,最主要的就是文化艺术的衰落,唐代地域广阔,刑窑可以以高质量、低价格通销天下,但是到了宋代就不行了,宋代疆域国力都无法与大唐相比,人们生活困顿,不再需要白如雪的刑窑,而是只要求价格低廉,刑窑的衰落就成为了必然。”
“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何种艺术创作的需要不是要求最好的,而是要求最合适的,只有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留存下来。好了,这节课就讲这些,有没有谁有疑问?”
宋慎掐着时间结束了第一课时的内容,此时离约定的下课时间还有十分钟。
“哎!我们常说施釉,施釉的都是怎么弄的?”于飞坐在座位,斜靠在椅子上问道。
宋慎一愣,“施釉分为荡釉、浇釉、轮釉、蘸釉、吹釉、刷釉、洒釉等七种方法,具体如何,我不做讲解,你自己回去查资料。”这样的问题属于瓷器的基础知识,就冲着对方的态度,宋慎当然不愿意花功夫多说什么。
于飞被羞恼的满脸通红,宋慎这话的意思岂不是说他的问题太过简单,甚至不屑于回答!
“宋老师,您刚才提到唐代的碗多是叠烧,碗的内部会出现支钉痕迹,我想知道在鉴定这些支钉痕迹是不是相同?”又有一人问出了比较专业的问题,态度恭谦有礼。首发
遇到这样好学又有礼貌的学生,宋慎当然不会吝于回答,“所谓叠烧就是把多件瓷胎叠在一起装烧,这种方法,产量高、成本低。为了隔开瓷器,就需要支钉,但是具体的支钉大小和特征不尽相同。有三角形的,也有不规则形的。《中国陶瓷》在谈到寿州窑的支钉是这样描述,‘三岔支钉呈一百二十度交角,四岔直角十字交叉。’唐代的支钉一般也就是三个或是四个。”
宋慎很是详尽了解答的了对方的问题,这却是把于飞气的不轻,怎么人家的问题就能回答,难道我的问题就不能答?这是**裸的公报私仇!
宋慎并没有注意到于飞不忿的目光,他忙着回答下面的各种问题,当然也有问的比较偏题的,就比如,“宋老师捡过什么漏?”、“宋老师多大了?”、“宋老师学习古玩多少年了?”
对于诸如此类离题万里的问题,宋慎总是含糊而过,并不回答,对于正常范围的讨论,还是蛮有兴致的。可是宋慎很快就发现,这些人问的问题太过于理论化,没有人会问他一点实际的问题,宋慎心里通亮,但是并不多说。五课时一完,他该回哪回哪,哪里用得着去管这些人?
基本上所以人都问了遍,宋慎也注意到今早撞了自己的那个女生低着头有些不好意思,他自然不会去说什么,这样的误会又不会掉几两肉,他也管不了这么多。
“哎,今天怎么就拿出了两片白瓷,导师不是说,今天是主要注重实际鉴定的吗?为何没有多少真东西,这不是坑人吗?唐三彩之类的瓷器都没有见到。”于飞没有接受教训,继续问道。
宋慎这次却是不得不答了,人家这是怀疑自己上课的偷懒了,“唐三彩是比较常见的,市场上也有不少唐三彩的马俑之类的器物,所以,我就没有带过来。这位同学不是在拍卖行工作的吗?平常应该能够接触到不少的古瓷器,怎么还这么关心有没有实物?”
于飞面色一红,他哪里好意思说,自己在那边就是个学徒,目前还在跟着人家的鉴定师学习,平常也就多是做一些瓷器、铜器的清理之类的小活,“唐三彩我自然是经常见到的,只是觉得大家平常接触的机会少一点,所以还是想要争取一下。”
“哦?是这样啊。”宋慎笑了笑,并没有多说。
刘铭豫也是听到了这段话,站起来打了圆场,“宋老师店里面宝物丰富,有很多东西并不好拿过来,大家有空可以去古玩街宋老师的店里实地考察。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辛苦宋老师了,大家鼓掌向宋老师感谢一下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