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令人开心不起来的信任(1 / 2)
夏季的关中本就不太热,再有小冰河时期的影响,关中的夏季甚至可以说是舒适。
刘彦要将都城选在关中,并不是说一句话就就算搞定。他的计划中是在秦岭附近建设新的都城,不建城墙以各处关隘为防。
“西凉干旱已经是既定事实,正因如此都城建造更是势在必行。”刘彦近期关注的并不但是军事,是将大部分的注意力盯在各地降雨上面:“中原各地降雨偏少,以靠北降雨最少。南方暂时没有发现异常,荆州发展需得盯紧了。”
到了长安,刘彦等一众王室成员自然是入住宫城,得说的是宫城非常残破,几乎就是处处破败,只是进行简单的收拾。
整座长安城都显得破败,却因为各处有人迁徙过来增加了人气,大家伙到来之后干的就是清理废墟,每日都有大量的垃圾被送出城。
作为核心地带的宫城没比城区好到哪去,甚至正因为是宫城遭到的破坏最严重,匈奴前赵亡国之后遭遇以羯人为首的各族冲进来劫掠和放火,后面根本就是谁胆子大就能进来寻宝,处处的残垣断壁也就不说了,排泄物更是随处可见。
刘彦确定要入驻长安城之前,秦州都尉干的就是先期清理宫城,排泄物和一些被破坏的东西能清理掉,被破坏的建筑却难以短时间内修复。
现在,堂堂汉国的大朝会,就是在一座破烂的大殿内举行,内部倒是被整理的很干净,就是抬头好些破洞能看到蓝天白云,殿内的柱子能看出被剥掉点什么的伤痕,要不是地面铺着地毯绝对能看到一些用泥土填满的坑洞。
地毯是一种毡,主要用料是羊毛,以现在的工艺压根就无法完全去除牲口的味道,导致的是哪怕殿内处处有通风口,要不是点上檀香遮掩,空气里还是会闻到一种明显的异味。
荆州是刘彦南巡时确定下来的发展重镇,主要是凭借当地本来的便利,多多开垦新的农耕区,进驻屯田兵团的同时,以租借模式将土地租百姓。
发展荆州当然是为了应付未来几年中原将会发生的大旱,除了荆州之外,南方只要是环境合适的区域都在加紧发展农耕,本来是在北方梳理灌溉系统的奴隶大多南调。
北方灌溉系统的梳理已经进行了至少三年,后面评估下来的答案比较残酷,哪怕是将原有的灌溉系统恢复过来,中原各地的粮食产出依然会堪忧,也就将建设力量调度到受干旱影响最小的南方。
一个国家疆域大的好处就是这样了,不会因为疆域小一个突然的天灾就亡了国,有需要的时候可以从其余的地区调配资源,用以支援受灾地区。
当然了,疆域大也是有一些难言之处,比如疆域越大中枢的统治压力就越高,不单单指国防方面,还有民生方面的发展,导致的必然现象就是富得流油的地方不少,穷困的地区也必然有。
“建设都城,可使以工代赈有效进行。”纪昌是丞相来着,未来要真的发生干旱,他的压力会非常大,该怎么进行赈灾就是一个大难题:“未来关中便是大汉的核心,亦可吸引更多的百姓入关中定居。”
要发生干旱了,会有太多的地方颗粒无收,仅是调动粮食前往各地施舍,哪怕是真的狄爱东粮食前去各地,怎么来执行赈灾,又该怎么防止贪腐,导致天灾之下的人为灾难更大,对于统治阶层从来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刘彦不是闲着无聊才要建造一座新城,现有的长安太过残破几乎没有修复价值是其一,更多的是开启大工程来进入更有效的监管。
将人都集中起来编队管理,参与劳作的百姓有稳定的粮食来源。因为是监管状态,就会保证更多的社会次序,最大程度上保证天灾之下的社会治安。再来是,有所劳有所得才是根本,人但凡是有些尊严就不想得到施舍,用劳动来换取生存下去的物资,起码是能让人认为得到的东西是劳动所得,更心安理得的同时,不会觉得卑微。
建造新都城会是一个大工程,大可以将关中的百姓吸引过来,甚至关外的河东、河内、河1南等区域百姓也能过来,等于是不适用强制的行政命令进行大举迁徙。
干旱发生之后,到关中参与建设就能获得稳定的粮食来源,必然会吸引庞大的人群进入关中,他们日后会成为关中本地人,填补关中缺失的人口。这种作为不带什么行政强制,压根不会造成民怨,相反他们在大灾之年入关中活下来,多少是要有点感激之心。
“除关中都城建设,各郡县亦可如此。”蔡优说的是以工代赈:“灾难自然是坏事,既是各地需要赈灾,何不全国范围恢复地方建设。”
刘彦就看向了田朔。
以工代赈自然是好办法,可一切都有一个基础,那就是粮食要跟得上,没有足够的粮食一切都是假的。
甚至可以说粮食只是基础物资,衣服、被褥、瓜碗瓢盆和相应劳动工具等等,需要的物资简直是海量计算。
刘彦可是红旗下的新生代,还是属于八零年代的那一批,对某一些事情并不会像九零年后和零零年后那么陌生,对一些事情非常门清。
九零后和零零年后,他们成长阶段正是天朝的高速发展期,至少是在成年之前都是处在被呵护的环境,接触到事和物基本和全球接轨,对于电子产品和一些娱乐更熟悉一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