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走出去战略(1 / 2)

加入书签

齐地在改革,新增加的淮河——大散关以北也已经陆续派往官员去治理了。但赵朔面对的当前局势,已经十分严峻。他控制范围内的难民实在太多了。

尽管赵朔从府州,延安府,长安一代在不断的将仅有的余粮运送到齐地和淮河——大散关以北的新收获的土地,但粮食危机依旧与日俱增。各地不同程度的都出现了暴民反抗。

这些人支持赵朔的政策,敬仰岳飞,但他们实在太饿了。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他们为了活着,选择了反叛。

对于这些人,赵朔是理解的。所以,镇压之后,赵朔没有杀掉这些人,而是将他们统一送到了登州,在居正手下干活。

居正受到赵朔的密令,此时正在登州扩建港口,修建船只。没有知道,没有人知道他这么做的目的。在周边的百姓看来,修建这么多船只,唯一的好处就是出海打渔的时候,可以多打一些。至于别的,他们想不到。

而赵朔的真是想法,自然是要远洋出行。这个想法,在当时是不被人接受的。因为当时的人认为,大宋或者说他们居住的土地,是世界的中央,物产丰盈,地大物博,是天朝上国,周边的小国都是蛮夷,再远一些的土地那都是化外之地,是他们看不上的地方。

放着好好的地界不待,去这些蛮夷之地或者化外之地,只有傻子才会这么做。

正是出于这种担心,赵朔才一直没有见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他只是扩建港口,修建船只。

大量的暴乱之人被送到了登州,这些人本以为必死无疑,结果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有了工作,并且待遇还不错。这让他们对赵朔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对于之前的叛乱,更是悔不当初。他们对于赵朔的恩情无以报答,只能全身心的投身到扩建港口和造船之中。

这些人没日没夜的劳作,不辞辛苦,使得登州的港口建设和造船工作,明显加快了速度。

而得叛乱之人有如此待遇之后,很多打算叛乱的人,放弃了叛乱的打算,转而前往登州。对于这些从四面八方赶来了难民,居正经过赵朔同意,全部接收。

因为这一次的人手实在太多,登州一地已经接收不了了。赵朔决定在距离登州很近的莱州,建设一个新的港口。而这些人,莱州的建设,赵朔交给了赵成。

这些难民不管是在原住地等待救助,还是为了活着而反叛赵朔,亦或者前往登州、莱州修建港口战船,都是要吃饭的。

也就是说,最终赵朔虽然解除了内部难民的反抗问题,缓解了双方的矛盾,但最根本的粮食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

说到粮食问题,赵朔苦思了好久,最终下定决心,提前走出去。

他很清楚,粮食问题难以解决的跟本原因,就是每亩粮食产量偏低。这即跟当时的生产力有关,也跟种植的农作物有关。

若是有红薯或者土豆的话,那全面的温饱定然可以解决。但红薯和土豆都是原产于南美的,红薯是明朝时期从吕宋岛传过来的,而土豆还是南美。

也是是说,现在若是想得到红薯和土豆的种子,机会最大的地方就是前往南美。

但是现在的航海技术,真的可以到达南美吗?这在赵朔心中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如果南美不行的话,那就只有去吕宋岛看看了。若是有,固然是好,若是没有,买些粮食回来也是好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