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战前部署(1 / 2)

加入书签

“决定帝国命运的时刻已经来到。我们决不能继续容忍英法打破战后的欧洲格局,并再一次成为帝国在西方的重大威胁。为了不重现上场大战前夕那四面皆敌的局面,我们必须通过一场预防性战争来保障帝国的安全!”德国新任首相埃克曼在国会中的演讲,登时淹没在了一片如痴如狂的欢呼声中。

在得知核弹的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突破,并且雷达、制导导弹等海战利器也走出实验室开始装备部队之后,清英便下定决心要打这一战了 ” 。上场大战仅仅是让德国获得了迈向世界的允许函,而要想免受原有俱乐部成员的敌视与刁难,与之进行一场搏斗便不可避免。相比于将时间延后,趁美国还未完全走出经济危机泥潭的当前发动战争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至于公理和道义,历史从来也都是由胜利者在书写;当初悍然发动了苏芬战争、并野蛮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的红俄,不照样在后世天朝的主旋律中被奉为神明加以吹捧?

如上场大战爆发前一样,决心付诸武力的德国政府开始在国内大造战争氛围,同时撤出同英美等国之间的贸易,将这些产能有计划地转向为战争服务的领域。柏林与维也纳、罗马、伊斯坦布尔之间的联系骤然加剧,以便能在战时整合这些盟国的力量;时隔24年,战争的阴霾又如此真实地笼罩在了欧洲的上空。

“一旦战事开启,奥匈军方应当派遣不少于2o个师和1个航空军的兵力投入德法战场,接受德国总参谋部和德国空军的指挥和领导。意大利陆军应当以不少于25个师的兵力在阿尔卑斯西麓发动进攻。将法国一部分军队牵制在这一区域。”在同盟**方的交流会晤中。担任第一军需部长的曼施坦因代表德**队提出了柏林的意见。经过一番严密的推论和考证之后。他所提出的从阿登山林中突破的策略最终被鲁登道夫所采纳,并根据这一战略全盘修改了德国陆军的既定计划。当前的他可谓是志得意满,能以一己之力扭转整个帝国的战车舵盘、并由此创造出一个崭新的陆战领域,没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激动神往了。

“在非洲战场,意大利和奥匈应当将一支力量投放到北非,以便陆续攻略阿尔及利亚、苏丹等英法在非洲的殖民地。在地中海已经被我们完全掌控的当前,这支远征军团完全可以从海路得到源源不断的补给。”面对一众异国将领,隐隐已有主导者地位的曼施坦因接着说道。尽管他是传统的陆军出身。但地中海内的海军力量却已经是毫无悬念的清晰:为了抵御德国的陆上威胁,法国自1914年后就再没有建造过巡洋舰以上的舰艇,而是将全部的资源和财力都投入到了陆地国防当中去。现在法国能凭借水雷和岸炮防住自家海岸线就已经是侥天之幸,组织同盟国在地中海内的运兵显然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而奥匈陆空军主力,则应和奥斯曼军队一道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出发,执行跨越波斯远征印度的使命。虽然波斯西部边境有格罗斯山脉作为天然屏障,其本国领土也是以高原山地为主,但奥匈陆军当中大量装备的t25和lt35坦克在设计之初便考虑到了这一作战任务,它们的可靠性、越野性能和行程都相当出色,完全能够适应在波斯高原的战斗。虽然我们并不能确定英国是否会因为印度的丢失而遭到致命的打击。不过拔掉英王宝冠上这颗最明亮的钻石,却显然是值得我们从巴格达跨越2ooo公里去实施远征的最鼓舞人心的动力。”曼施坦因微微一笑。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战局的自信,“至于波斯王国,我们可以直接仿效1913年对比利时的做法,对其提出让开道路的要求。如果他们胆敢坚持拒绝,那么我们也不介意将这股势力覆手消灭。”

对于曼施坦因代表德**方所提出的战略,各卫星国都没有过多的异议。身为同盟国主力之一的奥匈,自然要在东方无战事的情况下为德国的西线主战场尽一份力,而将非洲交给它和意大利去攻略,也能保证这片土地不受到土耳其阿克巴们的文化侵略。虽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宗教领域并无对错之分,但前者却用近两百年来引领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证实了其要比后者的教义更适合推进整个人类的生产力向前迈进。更何况非洲积贫已久,这一情况更是为极端伊斯兰分子提供了滋生的温床。清英还指望未来自己所统御的地区能少一切暴乱,将阿克巴势力排挤在非洲之外自然也就成了他的不二之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