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聚首(1 / 2)

加入书签

此后的数日时间里,北海之上进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状态。 英德双方的主力舰队相距不过数小时的航程,随时都可以爆发一场天雷勾动地火的战斗;然而双方都有各自的重重顾虑,不敢向对方发起倾力猛攻。英国人忌惮于德国公海舰队尤甚于他们的强绝阵容,而英格诺尔则对波美拉尼亚号在泰晤士河外被雷击的经历心有余悸,不敢亲身带队到英国舰队的老巢进行搦战。

见英国舰队在自己把防御塔建到其家门口的情况下仍旧隐忍不出,英格诺尔已然是对对手的蛰伏功底彻底拜服了。不过这一次,他却再不像之前在泰晤士河外海那样,对英国人的高挂免战牌束手无策。在攻占费尔岛之后,德国的武装力量便如同一根坚韧的骨鲠,径直卡在了英国对北海控制的咽喉。搭载陆军的运输船带来了大量的建材,德军士兵随即开始在这座荒岛上昼夜施工,两天之内便用炸药和木料在一片深水区搭设起了一座可供潜艇、鱼雷艇停泊,并补充燃料、食物和淡水的渔村码头。当一艘从北大西洋游猎归来的德军潜艇在自家鱼雷艇的引导下停靠此处时,见到潜艇官兵那见了鬼似的震惊眼神,岸上的德军士兵都泛起了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与此同时,其他的各项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一批从挪威水道而来的运煤船奉命赶到了费尔岛海域,超过130艘德国战舰随即在海上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加煤。从威廉港经泰晤士河折转到此,虽然各主力舰的煤仓还算充裕,但鱼雷艇的燃料却已经相当紧缺,唯有这些黑乎乎的家伙才能让它们重现生机。一名在9年前作为外国观察员、跟随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远征东亚的德**官,在自己的当天日记中称。这场海上加煤让他“勾起了当年那段不愉快的回忆”。不过他最后仍是笔锋一转,强调德国海军正在创造历史,并再不会重蹈俄国人的悲剧。

运煤船的到来让英格诺尔信心大增。德国战舰虽然航程和航海性能并不优秀,但自持天数却是并没有打多少折扣;如果局势还这样继续僵持下去。那么他完全可以在这片海域中呆上一两个月。到那时。费尔岛上不仅有了设施完善的潜艇洞库,更会有大口径岸炮和密集的水雷阵作为屏护。而这无疑将成为英国舰队家门口的一个难以拔除的钉子堡垒。英格诺尔已经向柏林发报,提议再派出一支陆军对费尔岛东北部的设得兰群岛实施登陆。如果这片1.46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能够被德国控制,德国海军的地理位置劣势就将完全被消除。

至于贝蒂舰队即将从地中海返回的情况,英格诺尔心中虽然有些许的顾虑。但却并没有太多的担忧。由于有舰队决战型装甲巡洋舰的存在,公海舰队在主力舰数量上丝毫不逊色于英国大舰队;只要上帝不偏袒这帮在海上打家劫舍了上千年之久的老强盗,即便是英国舰队的阵容重归巅峰,这支熔铸了整整一代德国人智慧和心血的公海舰队,也完全有能力与英国人战个痛!早在战争刚爆发的三个半月之前,英格诺尔就准备出倾巢之兵与英国人决一死战,只是因为德皇的掣肘才未能实现。现在自己舰队中又多出了3艘超无畏。而英国的新锐女王级战列舰都还远没有形成战斗力,英格诺尔的决战信心更是倍增爆棚。

如果说仅仅是数量上的持平,还不足以让英格诺尔忽略双方火炮口径和火力投射的差距的话,那么英国人在炮弹上的缺陷。则一下子就将双方火力的优劣关系给直接颠倒了过来。目前仍旧跟在舰队中的海因里希亲王号,就是英国炮弹穿深底下、且大量早炸的绝好证据。而根据德国情报部门传回的消息、以及英格诺尔的认知世界的判断,英国人在这两个月里也没有、并不可能对他们的炮弹进行全盘更换。而德国师承奥匈斯柯达的硬被帽穿甲弹,则拥有强劲的穿深和稳定的延时引信;在一周前的地中海决战中,采用相同技术的奥匈炮弹,就对法国战列舰造成了决定性的破坏!

除此之外,英格诺尔也不相信这支远征地中海的舰队,能在回国的短时间内就再度执锐披甲,重返战场。在此前的半个多月时间里,这支英国舰队以平均超过18节的航速在苏格兰和东地中海间跑了一个来回,机械设备损耗极巨,选择进行维护和修理,显然是一名合格的指挥官所要对其执行的当务之急。

——————————————————

皮靴踩动,噼啪轻响,伴随着一阵杉木房门被推开的吱呀声音,戎装笔挺的戴维?贝蒂缓步走入了一所朴素简约的房间。飘窗明净,地图垂悬。正中央的主位旁边,容貌刚肃毅朗的大舰队司令约翰?杰利科正静静站立;那双蓝褐色的眼眸中,所流露出的永远都是沉静而深邃的平和神采。

“此次地中海之行,无论是前期快速隐蔽的行军,还是在交战中的临敌指挥,你的表现都堪称完美。德意志仆从国们的主力舰不是被击沉就是遭受重创,至少为我们在地中海赢得了三个月的缓冲时间。”杰利科开口说道,话语中对眼前之人的褒扬之意显露无疑。他顿了顿,脸上流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而后又道:“特别是在返回斯卡帕弗洛的这最后48小时里,我都极为担心德国人会在半路上设下伏击,将你的舰队一举歼灭;然而你却另辟蹊径,选择绕道风高浪急的莫朗托海域,而后趁夜全速东进,一举穿过了德国人有可能进行堵截的危险区域,将两支战列舰分队完整的带回了不列颠。这整场行动,都足以作为教科书式的教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