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4重建基层(1 / 2)
要知道,之所以德国可以在希特勒上台之后扩军备战,并且重新成为世界一流军事强国,其实西克特的贡献,是要比希特勒更大一些的。
这个来过中国,并且给国民政府担任过军事顾问的老爷子,是一个一心让德意志保持强大的彻头彻尾的军国主义分子。
正是因为他精心挑选了10万国防军,才让后来的希特勒扩军备战计划如鱼得水。也正是他和一大群爱国者的奔走,才用不光彩的手段,保留了德国军统体系。
现在,经过两年多的征战,西克特建立起来的“超级国防军骨干”体系已经被战争损失消耗的差不多了。
那些代表着欧洲最强大士官体系的“国防军”旧部,十之六七都已经战死沙场,剩下的人不是升职,就是伤残退役。
现在,德军的损失直线上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士官军士长这类军队骨干数量质量下降,导致整个军队战术水平下降。
所以,李乐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眼下一切还在掌控的机会,赶紧把自己部队的士官阶层再一次壮大起来。
只要能让经受住战争磨练的士兵填充这些位置,那么德国军队就会再一次成为“精锐之师”。
在美国的部队适应战争,并且成为能战之师之前,率先让德国找回横扫法国那个时候的军队素质。
这是李乐的期望,能不能实现,就要看德国的王牌英雄们,愿意不愿意把自己的战斗经验,倾囊相授了。
听到了李乐的说法,勃劳希契苦涩的开口回答道:“我的元首,这个过程我们一直在进行,可是因为个人原因,许多士兵都不愿意离开前线。”
德军速来有勇武的风气,许多战场表现强横的飞行员还有坦克车长,都不愿意离开作战的前线。
这也是为什么,德军有大量的王牌车长还有飞行员。他们长时间跟随自己的部队在前线拼杀,自然能获得更显赫的战绩。
可是李乐希望的,是这些强大的士兵可以将自己的经验还有战术传递下去,成为新的德国国防军的骨干。
并不是德军不重视类似卡尔尤斯还有魏特曼以及鲁德尔还有哈特曼这样的人才。
只是把这些人调到后方去之后,他们总是会找借口返回前线。他们个人不愿意把自己的精力浪费在教书育人上,并非是国家暴殄天物。
“那就抽调这些人,轮流回来授课!或者干脆晋升他们,让他们成为指挥官!”元首固执的坚持自己的观点。
美国在这方面就要先进的多,也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在这方面,美国有更健全的士兵奖励机制,也有更良好的人才保障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执行任务积分达标的士兵,就可以提前退役;同样的,在前线作战能力高,战果显著的士兵,也会立即被抽调回国,将自己的经验用在培训新兵提高兵员素质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