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8章:掌控金权()(1 / 2)

加入书签

要搞清楚这里面的玄机,得从“银行券”的起源说起。所谓的“银行券”,其实就是金本位时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繁荣而诞生的一种“准纸币”。相比沉重的金属货币,“银行券”能为商业活动带来很大的便利。

举例而言,面包店主约翰先生想收购临街乔治先生的面包店,将之改造成自家的分店,于是来到威尔先生的银行要求贷款1000金币。威尔先生向约翰先生提供了两种贷款方式:第一种贷款方式是直接借给他1000枚响当当的金币,装口袋里由他拎走;第二种方式是威尔先生给他开一张面值1000金币的支票,这张支票就叫银行券,约翰先生随时可以将之兑换成真金白银。

最初约翰先生可能会怀疑那张薄纸片的信用,宁愿选择拿真金白银,然而1000个金币相当沉重,随身携带既累赘又不安全,还有一个问题是金币的质地比较软,容易磨损,从银行贷到的金币往往是新币,而从市场上收回的则是磨损甚至被有意切掉边角的劣币,银行是不肯吃亏的,用劣币归还贷款时要打个折扣,这个损失也得由贷款者承担。

相比之下,直接拿银行券既方便又安全,而且不存在磨损问题,如果约翰先生的交易对手乔治先生也愿意接受银行券,那么直接用银行券交易就是更明智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贷款者的交易对手也要与银行打交道,比如乔治先生将自己的面包店卖给约翰先生所获收入转手就会存进银行吃利息,只要威尔先生的银行接受自家发行的银行券,他也乐得接受这种替代真金白银的“纸币”,于是乎银行券就这样进入了流通领域。

根据上述流通现象不难发现银行券就是一种银行承兑的支票,一种债务凭证,这与纸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银行券在诞生之初就与纸币有相似之处,但是在其最终进化成纸币之前,还是与纸币存在一些差别。比如人们持有纸币并不会获得利息收益,100元面值的钞票放在钱包里一整年仍然是100元,有些种类的银行券则会设定一个利率。既然能够产生利息,银行券在流通中就要考虑贴现之类的技术问题……不过这些都是细枝末节,无关宏旨。

银行券最大的奥秘在于其随时可以兑换成与其面值相等的金银的“承诺”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心理骗局。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只要人们相信这张印刷花纹的纸片可以随时兑换成真金白银,就没有必要真的将之兑换成沉重累赘不易保管的金银,直接用银行券作为支付工具明显更方便。

基于上述共识,银行券就成了一种实际上的信用货币。也就是从这时起,银行券迈出成为纸币的最关键一步。

与地球上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的纸币相比,私人金融机构发行的银行券的信用并非来自政府的担保,也不能以国家权力强制推行,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流通、普遍被人接受,是因为人们相信发行银行券的那家银行足够诚信,相信银行的金库里储藏着至少与其发行的银行券总面值等价的金银以供储户随时兑换,然而这只是人们的想象,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或许的确存在老实本分的银行家,有多少金银储备就发行多少银行券,然而当银行家们忽然发现这样一个秘密——哪怕他印制的银行券已经超出金银储备人们也不会发现,照样信任并且乐于接受超发的银行券。面对这“点纸成金”的巨大诱惑,还会有多少银行家能够坚守诚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