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建文轶事(1 / 2)
这件事要从几百年前的元朝末年说起,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最后朱元璋终于打败了陈友谅和张士诚等诸多对手,赶走了蒙古鞑子,问鼎中原,建立了大明王朝,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明太祖,也就是洪武皇帝。
太祖朱元璋喜欢长子朱标,很想把皇位传给他,在朱标身上下了很多心血。在他认为天下已经大定,治国需要文治,而不能传给征讨安邦、威伏四夷的第四子燕王朱棣。
可是这位朱标太子无福消受,父亲的诸多功绩一直像yin影一样笼罩着他,他身心俱疲,早早离世。
朱元璋痛心不已,当时皇位的继承人成为了他的一块儿心病。
燕王朱棣当时战功赫赫,但年纪却不是最长,而且也不是他的患难夫妻马皇后所生。
再者说朱元璋如果立了老四朱棣为接班人,怕老二和老三不服,将来会引发夺嫡的祸乱,就没有立这几个儿子为太子。
他一直对长子朱标太子的死耿耿于怀,认为是自己给了他太多的压力,导致朱标积劳成疾,这才早早离世。
朱标的长子早逝,次子朱允炆聪慧、孝顺正直,朱元璋对他十分喜爱,同时也缘于对死去太子的一种愧疚吧,朱元璋最后下定决心,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这也算是把皇位传给了嫡世后代。
朱元璋为了年幼的孙子能够顺利地接班,替他扫清障碍,把其余的儿子们都调离京城,分封王爵。
明太祖朱元璋一世英名,没想到在这皇位的传承方面犯了糊涂,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顺理成章的登上了皇位,就是历史上的建文皇帝。
年轻的朱允炆身边有三位大儒,他们是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他们劝皇帝要大兴改革,首推的第一条就是削藩,换句话说是把朱允炆那些割据一方的叔叔们权利消弱或是剥夺,从而达到zhong yang集权,以免那些虎视眈眈的叔父们手握重权,江山不稳。
此时朱元璋的二儿子和三儿子先后去世,燕王朱棣年纪最长,又常年和元朝的残余势力打仗,声威显赫,手下不少文臣武将,众藩王也以他为首。
建文皇帝就采纳了大臣的意见,先从其他藩王开始削藩,他利用一些或有或无的罪名逐渐对那些势力较小的藩王采取激烈的行动,虽是颇有成效,但也惹得天下诸侯怨声载道,同时也给了燕王朱棣集结部队和充分准备的时间。
终于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对朝廷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
两下一交兵,优劣立见。朱元璋开国之后诛杀了许多有功的武将,此刻朝廷中可用的将领不是年纪太老身体不好,就是年纪太轻没有经验。
而朱棣多年领兵征战在外,手下大将很多又久经沙场,士兵也训练有素,虽然说人马数量少,但还是势如破竹,一路打到了应天(就是今天的南京)。
曹国公李景隆和燕王朱棣交锋多年,屡战屡败,见到大军打到了南京,知道大势已去,开金川门投降,南京失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