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与贼智斗(1 / 2)

加入书签

不知过了多久魏增已经沉睡了,嘴角眉间透露着几丝笑意,忽闻有窸窸窣窣的声音,魏增警觉地惊醒,面上的几丝笑意消去,留下了几许怅然若失。魏增仔细听着,想知道是什么人或生物惊醒了自己的美梦。听着听着露出了笑容,原来是一只夜里寻食的黄鼠狼。黄鼠狼又叫黄鼬或黄皮子,因其狡猾和机灵在民间有黄大仙的称号。在燕北平原经常有愚民信奉黄大仙和狐仙,在魏增小时一个野外的小丘莫名被人称作黄鼠狼显灵,使临近村庄的人纷纷去拜祭烧香,对此魏增嗤之以鼻。还记得教书先生称其为神鬼乱力在课堂上大加批训,并不让学生去做这种愚昧之事。

“好你这只黄鼠狼,竟敢扰我的美梦,看我不把你生擒换我日常口粮。”魏增恨恨的说,但眉目间有一点兴奋,因黄鼠狼尾巴可以入药,皮毛也可以卖钱,其价值在诸多小兽中最高。但黄鼠狼生性狡猾,平时很难捕到,只有在冬天大雪封天,其痕迹无处可匿才会轻易被人发现。如今睡觉竟遇到一黄鼠狼路过,哪能让它就此溜掉,若将其捉住那几天的口粮便有了着落。

魏增摸了摸怀里的一堆石子,拿起身边的叉状木棍,便悄悄地向发声之处摸了过去。越过杂草可以看到一只三尺长的黄鼬用爪子在地上刨着,嘴里也咬着什么东西。黄鼠狼可不像猪一样,遇到吃的就一头扎进去,其他都不管不顾。在其进食时头不时向左右探查,小眼珠子也来回转动。魏增离得太远恐石子无法将它击中,便向前小心的摸索前进,眼睛直盯着黄鼬一手石子准备抛出,一手木叉准备跟进生擒。

在接近杂草之时,魏增屏气凝息,正待出手,那黄鼬发现了偷袭者,转身一跳却不逃跑,对着魏增呲牙咧嘴,发出一阵令人毛孔悚然的嘶叫,似在警告偷袭者。魏增一惊,石子猛地抛出,那黄鼬向右一跳避开来袭石子,向右侧草丛窜去,魏增又一石子抛出封住黄鼬去路,那黄鼬一顿一跳,径向魏憎袭来。若是胆小者经此一吓,还真有可能在愣神时为黄鼬所伤,让其夺路而逃。魏增自小便为生存抓捕小兽,对于这黄鼬之狡猾早已深知,常于黑夜野地狩猎,胆子早已练了上去。见黄鼬袭来,木叉直上欲将其制服于地,黄鼬见木叉刺到也知危险,放弃伤人,躲避攻击,然后逃窜。魏增怎会让其就此离去,又一石子发出正中其身,一声凄厉的叫声发出,然黄鼬只是一顿,忍痛继续逃窜。魏增持叉跟进,伺机将其生擒,手中石子接连发出,或封其去路,或击其身腿。如是追上一百来米,黄鼬身中数枚石子,速度早已慢了下来。那黄鼬忽又转身,向魏增扑来,做最后的垂死挣扎。魏增一棍击中其身,将其打到一旁,那黄鼬抽了几抽便一动不动。

“死了?”魏增说道:“不会是在装死吧。”

魏增深知黄鼠狼的狡猾,在村中也常听到装死的黄鼠狼咬伤村人然后逃脱的事。魏增用木棍捅了黄鼬几下,没有动。便用分叉将其抵住,拿出一段麻绳就要将其捆住。果然黄鼬没死,在魏增用麻绳捆绑时,便放出臭屁便要伤人逃窜。可魏增在接近它时,便已经屏住呼吸,加之木叉抵住身体黄鼠狼终于黔驴技穷,束手就擒了。

魏增笑嘻嘻的看着被绑住腿脚的黄鼠狼,那黄鼠狼挣扎了几番见无用,便不再做无用功。魏增心情愉悦,提着黄鼬就要返回柴垛,待天亮便拿到就近集市将其卖掉。此时天空只有一弯弯新月,夜空无云,星星格外的亮。就在这时忽见远处路上有两个黑影走来。魏增心生警惕,如此大半夜有谁会走在路上,不会像自己一样来抓捕小兽吧。魏增潜伏在路边不敢出声,看着那两个黑影接近,竟是两名鬼鬼祟祟的中年人。看其样子并不是穷凶极恶的大盗,只是两个小毛贼而已,只听两人说道。

“大哥,我们真的要去抢劫那寡妇吗?那寡妇一个人带着孩子怪可怜的,这样做是不是太不地道了。”

“我说你哪来这么多废话,天下可怜的人多了,你顾得过来吗?跟你说那寡妇的男人是再给一大户人家做工时出意外死的,那大户为了息事宁人赔了大把的钱。别看她是一个寡妇,现在也是一个富人。能有钱还管什么地不地道。你小子要是不敢去,就趁早滚回去。省的做事的时候,丢人现眼。”

“她真的有很多钱?”此人露出一副贪婪的样子,但马上又有担忧地说“可会不会太危险,有钱她还不找人保护自己?就咱们两个能行吗?”

“有钱那是不假的,那可是县官亲自判的。危险?嗨嗨,只不过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有什么危险的,你小子就别自己吓唬自己了。”

“那咱们去了该怎么办,是不惊动她们,悄悄地偷,还是把她们绑了,再拿钱?”

“能不惊动就不惊动,毕竟偷盗和绑架罪过不一样。要是实在找不到钱,再绑了拷问。万一她发现了我们,就算她倒霉了。”

“大哥我觉得有一个好办法,危险又小你也能搞到钱。不如咱把那女人的孩子绑了,再要赎金,这不就很安全了。”

“你他妈就给我出馊主意,绑票要赎金,你还真把自己当成江洋大盗了。就你这点本事,斗得过那些捕快吗?要有那本事,咱就去洗劫大户,还用跟一个寡妇过不去吗?”前者挨了一巴掌,被后者训斥道。

突然传来猫头鹰咕咕咕咕的一阵怪叫,叫的人心里发毛。

前者突然一阵心虚说道:“大。。大哥,你说在这么做会不会太伤天害理,我听村里的老人说,干伤天害理的事,那些鬼呀神的会找上门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