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2 / 2)
老韦所属所说的李凌,自然就是大汉王朝名将李广的孙子李凌了,这个人是很厉害的,很有其祖父李广的威风,但因为得不到皇帝的青睐而一直处于较低的职位。
皇帝也知道李凌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将才,但他为了讨宠妃李夫人的欢心,便让没有多少能力的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军北伐,想让这位爷多立点功劳,从而拥有更高的地位,但皇帝也知道李广利有几斤几两,对于这位宠妃哥哥也没有太大的信心,所以,便让能力出众的李凌作为偏将跟随,如此,可保李广利能够获胜,但结果由于李广利的指挥太菜,导致李凌的少量兵马被团团围困,最终被匈奴俘虏。
此刻,老韦感觉自己就是李凌,皇帝极度宠爱贵妃,所以,即便知道杨国忠没有太多的才能,也把这货提拔到最高的官位上,而出于对杨国忠能力的怀疑,所以,才让他上位辅佐,从而避免这个老杨犯太严重的错误。
这种给能力比自己低的人做下手的感觉,无疑是让人颇为不爽的事情,会让人有一种很大的憋屈感,但这也是没有办法,谁让他老韦没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妹妹呢?若他也有一个得皇帝独宠的妹妹,他就用不着给任何人打下手了,很容易就能坐上最高的官位了。
人比人气死人,有很多事情都是无解的,这个世上存在太多太多的不合理现象,尽管你愤怒痛恨,但这些事情不会因为你的痛恨和不满而消失,这些事情会一直存在。
“李凌也挺好的,这至少说明陛下是非常器重老韦的,哈哈!”
李安笑着说道。
随意的闲扯一番之后,李安便离开了这个学堂。
而通过一番了解,李安知道韦见素建设这么大的学堂,所动用的费用比李安要低很多,大约只有李安所花费金钱的三分之一。
但李安为了赶进度,多花了三五倍的金钱,若是像老韦这样不急不慢的话,估计所耗费的金钱应当是差不多的。
虽然老韦不是啥大贪官,但老韦毕竟是京城大族韦家的人,家底是颇为殷实的,所以,是真舍得拿钱出来,这些钱未必是他老韦自己的,很有可能是他们韦家的。
李安很厚脸皮的问了有谁资助,结果老韦也没有隐瞒,直接告诉李安,他负责筹建的学堂,是代表整个韦家的,所以,韦家的各个分支都出钱资助了,他们的名字也将写在学堂的功德碑上,至于学堂的名称,自然也是几个家族长聚在一起商议好了的,名称非常简单,就叫韦家学堂,牌匾做的非常大,一看就很有气势,完全能够代表他们韦家的身份。
至于规模宏大的韦家学堂什么时候能够建好,韦见素也说不准,但肯定不会低于三个月,毕竟,他们是正常建设,而不是像李安这样加速建设,速度自然要慢很多了。
寒暄一番之后,李安离开了韦家学堂,准备前往杨家负责建设的学堂,只要是权贵,现在基本上都对兴办普及学堂感兴趣了,作为当下受宠的杨家,自然也不能落下,他们突然一飞冲天,本就惹得很多人眼红不已,自费做点好事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的名望,让普通老百姓不至于太仇视杨家,总之,好处是大大的,而唯一的坏处就是花点钱而已,他们已经挣了不少了,也不必在意兴办学堂的一点花费,这点钱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是九牛一毫的事情。
与韦见素一样,杨国忠负责筹办的学堂,也选在了一处十字路口,同样也是三环路与进京主干道的交界之处。
不过,等到了地点,李安惊讶的发现,此处的学堂足有六家,而且,这六家全都是杨家负责兴办的,真是下了血本了。
以十字路口为原点,西北拐角正在建设的学堂便是杨国忠负责筹办的学堂,大老远就看到已经建好的大门上的几个大字了。
杨国忠给学堂起名字也比较的随性,直接就使用了自己的名字,这个名字是皇帝赐给他的,所以,使用如此名称,也是有讨好皇帝的意思,那四个醒目的国忠学堂,即便是距离很远也能够看得很清楚,与韦见素家的韦家学堂一样,国忠学堂的大门也是两个,都是正对着道路的,其余两个方向,其实也有大门,只不过,建设的很小很不起眼,都是给打杂的后厨之人准备的,所以,也没有什么标志牌匾。
“国忠学堂,看着比韦家学堂要气派不少,规模肯定也要更大一些,不错,不错,干的不错。”
李安很是满意的说道,顿了顿,接着说道:“不要停车,绕着这里转几圈,看看整体效果。”
在看了几圈之后,李安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杨国忠的学堂搞得不错,虽然最终的效果还不是很清楚,但至少在硬件方面是毫无问题的,而只要硬件到位了,软件也差不到哪里去。
只不过,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普及学堂应该建设在靠近贫民窟的位置,也就是说,这些学堂应该是分散开来的,这样才能就近吸收附近的贫民孩童入学。
可这一个十字路口,居然聚集了六家学堂,而且,这六家学堂的规模都不算小,周边五里的贫民窟就只有那么多,生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征召更远一些的贫民孩童入学,而这样一来,小小年纪的孩童,就要走很远的路来上学了,这是违背李安提出普及学堂的初衷的。
学堂分散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孩童要跑很远才能上学的难题,是最合理的一种方式,可这六家学堂,显然是违背了这一要求的。
李安相信,这绝对不是礼部安排的地皮,礼部是严格按照李安的要求准备地皮的,是绝对不可能把六个学堂的地皮划在同一个地方的。
估计是杨家势大,非要这么干的,而礼部那些五六品的官员,哪里敢得罪这些祖宗,所以,也就只能无奈的答应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儿,办普及学堂是纯支出,既然这些祖宗非要选择在同一位置建设学堂,他们也是无可奈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