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经筵开出的小花(1 / 2)

加入书签

***

反对修路的大臣,无非就是担心劳民伤财,进而引发天下大乱。

大秦社稷初立,百废待举,国力确实经不起如此大的工程损耗。

但海军提督顾容大包大揽,承诺修路不用花国库一文钱,不用征一个劳役,大臣们反对的理由也就不成立了。

前些天,海军一下子开拓了一个吕宋省,还弄回了近两百万两收入,这证明皇家海军确实有这个能力。

至于有人说奴役外夷,非圣人之道,有失上国风范。

这一点秦牧笑而不语,也不去争辩,权当没听到。

他启用的大臣中,基本上都是比较务实的,否则是不可能长居高位的。

司马安等辅臣对这条路的战略意义,也有足够的认识,深知这条路一但修成,会起到何等巨大的作用。

现在既然有人愿意出钱出人,那何乐而不为呢?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上次的西苑经筵之后,秦牧一直暗中推动的智库体系,开出了两朵小花。

朝堂上有关修建长沙到昆明的道路的消息一传出,谢经纶立即宣布成立一个京华学社。就在雨花台下,一个别致的院落,“京华学社”那崭新的牌子挂了上去,鞭炮声声,王夫之等一批人前来庆贺,

谢经纶同二十一个志同道合的读书人,当众宣布要亲往长沙、贵阳、昆明,就修建官道对大秦的政治、军事、经济、民生会造成何种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

甚至对修路的费用、路线、以及施工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进而对大秦的中南半岛的战略部署加以全面研究,清理其中的得失,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

而以方以智为首的一批人,数量更多,达到三十六人。他们也不甘示弱,在第二天也宣布成立一个江南学社;

他们的第一个研究课题。是对吕宋的治理方案、移民政策、经济利用,军事地位,乃至整个南洋的战略进行研究。

方以智组织的这些人,多出身江南的官绅富豪之家;

以前在秦淮河上抨击朝政最热烈的就是他们,他们有钱有时间,也有参政的意愿,而且经过明亡之后的反思,思想上务实了不少。

乘着秦牧暗中推动智库建设这股春风,他们成立这个学社,放弃了以前在秦淮河上空谈的做派。真心希望自己的研究数据,能在以后的经筵上,博得皇帝的是青睐,从而名振天下。他们的家族也大力支持,甚至为他们组织了五艘商船和大批货物,让他们一起带往吕宋,乃至南洋各岛。

因为研究吕宋的战略地位,不免要涉及南洋各岛的现况,只有结合了整个南洋的现况。研究出来的成果才更实际。五般商船所得,将用以支持他们的研究。

听到这个消息,秦牧十分欣慰,还吩咐皇家海军。暗中给他们提供一些保护。

同时秦牧找来王夫之,希望由王夫之去鼓动朱舜水,成立一个专门研究日本的学社。

由于明末战乱,加上日本闭关锁国。大秦对日本现况的了解,多来自郑芝龙的这些人的讲述。

但这些人毕竟是海盗出身,他们所了解的东西。多是经济与民生方面的,对日本内部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认识,没有那么全面。

何况这些人也很多年不去日本了,日本内部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而大秦的建立,对日本的国内政策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都不得而知。

秦牧是真心希望能有一个智库,对日本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为自己制定针对日本的政策提供一些参考。

另外就是对蒙古和西域的研究了,秦牧也希望有人去做。

至于做得怎么样,且先不说,至少能让这些知识分子,甚至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精英阶层,学会务实。

这好过让他们整天无所是事,在淮河上对青楼姑娘吹嘘,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在工部忙着派人去西南,对长沙至昆明的道路进行勘测,选择路线,评估工程难点、制定工程预算的时候。

新成立的外交部里,左侍郎黄振林也在忙着与英国人进行交涉。

从初步的交涉结果来看,英国人对与大秦合作,是持积极的态度的,只是在瓜分海上利益方面,双方一时难以达成共识。

难以达成共识的原因之是,英国人对大秦海军的能力还有所怀疑,所以在很多利益上还想多占点。

这让秦牧再次想起了一早就在构想,兵部也有所筹备的大型“狩猎”,也就是古代版的阅兵式。

要想成为各国的领导者,取得别人认同,大秦有必要充分展示一下自己的力量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