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伏子(1 / 2)

加入书签

***

北伐大捷之后,秦王要往关中祭陵,告慰先祖。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得天下皆知,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以前的君主,只要有机会,谁不是急着去抢那张龙椅,生怕迟了那么一刻。

不比远的,就拿现在的广西和广东来说,占着偏远的一隅之地,千儿八百个人,手上几条烂枪,还不是抢着称帝抢破了头,甚至不惜同室操戈,手足相残。

秦牧驱逐鞑虏,恢复华夏衣冠,领有四海,功莫大焉!在百姓切切期盼,群臣再三劝进之下,还要千里迢迢赶往关中,先行祭陵,而不抢先登极。

这是对华夏先祖的致孝,是海一样的胸襟,这样的人,才配做天下之主嘛!

有些人不禁想起永乐当年之事,朱棣打下南京时,急不可耐地赶去金銮殿登基,还是有人提醒他“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朱棣才惊醒,连忙去谒陵,此举显得非常虚伪,但打着一个“孝”字,还是取得了天下人的认同。

秦王今日之举,与朱棣不可同日而语。以眼下的情况,秦王并无必要先去祭陵,却坚持这么做,这就显示出了十二分的诚意,教人打心眼里佩服。

许多有条件、有能力远行士人,纷纷闻风而动,自行赶往关中,希望能目睹,甚至参加这次隆重的、意义非凡的祭陵盛会;

当然了,希望借机有幸得到秦王的召见的人也不在少数,毕竟这段时间秦王所到之处,总是选贤任能,许多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自认有些才学的人,有几人能不心动?

不光是读书人在行动,精明的商人同样是闻风而动。

秦王车驾刚刚出京。有个叫刘禹的商人,壮着胆子,在半路上拦住秦王车驾,向秦王捐出自己全部的身家,据说他连家里田地都变卖了,才凑出十六万两银子。

捐献之时,他言道:这些年天下战乱不休,华夏祖陵失修,作为炎黄子孙,不忍见祖宗蒙辱。是以倾尽所有,以供修陵。

刘禹此举感动了秦王,秦王收了他十五万两银子,并赐了个官职。

此事一下子传疯了,平常人等感动莫名,而其他商人则从中窥见了机会。

秦王一路西行,前来捐献的商家富户络绎不绝;

尤其是刚刚成立的山西商会,一次募集了一百二十万两的巨资,在太原城外守候秦王车驾。秦王还接见了他们。

随驾的御史言官惊慌了,他们死盯着户部,除了那一百万两外,不让户多拨一文钱用于修建西京皇宫。但如今看来,能堵住户部并不见得就万事大吉了。

秦王要是想,排队给他捐献银子的商贾富户能从北京直排到西京去,这虽然夸张点。但要修建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绝对不成问题。

要知道,当初修建南京的皇宫时,天下百姓一次就捐出了**百万两。坐不住的御史言官开始频频进谏。

但秦牧还是力排众议。在太原城内接了万宜、胡山南、李吉三个山西商会的代表。

秦牧驻驾的地方,本就是胡山南的产业,是他主动请求山西布政使沈文奎用自家别院接待御驾的。

在沈文奎的带领下,三人诚惶诚恐地走进院子,在台阶外就开始三拜九叩,入厅之后,再复叩拜,有如朝圣一般。

秦牧看着伏在地上的三人,轻轻颔首道:“你们捐献的银两,本王收下了。本来这个时候,再提山右八家,未免有些不合时宜。但为了你们好,本王还是再次提醒你们,前车可鉴,切莫重蹈覆辙。”

“草民等不敢,草民等不敢。”胡山南三人连忙再叩首。

“没什么不敢的,逐利是商人之本性,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他们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他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

胡山南、万宜、李吉三人万没想到,好不容易见到秦王,竟换来这样一通话,不禁吓得脸色煞白,冷汗森森直下。

秦牧此时却道:“沈卿,这番话本王是说给你听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