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南北之忧(1 / 2)

加入书签

***

在前方,蒙轲、马永贞、李定国这些秦国大将,正分兵攻城掠地,其势如火,其疾如风,兵锋已直指北直隶与山西;

步骑之间已经完全分开作战,骑兵飞掠穿插,快速奔袭各个战略要冲;

步兵如浪潮平推,层层北进,横扫一切膻腥。

前方捷报频传,战况喜人。后方的秦牧与一群辅臣,忙忙碌碌,调拨粮草,选派官员,赈济灾民,安抚地方,可谓是百事纷繁,日理万机。

这天秦王御驾临达归德府府治所在地商丘城。商丘过去曾有宋国、睢阳、南京府、应天府等名称。

秦牧驾临商丘后,首先给商丘的名称改回了睢阳,这自然别有用意。

他连押在这里的多铎、宁完我这些重要俘虏都暂时顾不上,当日就让人贴出招贤榜,并派人遍访当地有贤名的士人。

瞧阳城有一面湖,西汉梁孝王刘武曾在这里筑东苑,方三百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平台三十里。集离宫、亭台、山水、奇花异草、珍禽异兽、陵园为一体。

游人徘徊在奇花异卉、茂林修竹之间,但见重楼起雾,飞阁生,离宫、别馆中看不完的霓裳翠袖,听不尽的夜夜笙歌。或艳阳高照,或月白风清,美不胜收。

后世称之为梁园,梁园之所以出名,并不单纯是因为它园林优美,建筑恢弘壮丽,更主要的是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梁园是以邹阳、严忌、枚乘、司马相如、公孙诡、羊胜等为代表的西汉梁园文学主阵地。

后世谢惠连、李白、杜甫、高适、王昌龄、岑参、李商隐、王勃、李贺、秦观等都曾慕名前来梁园。李白更是居住长达十年之久不忍离开,并留下《梁园吟》这样的千古名篇。

到了宋代,建于梁园遗址上的应天书院,是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北宋时期的四大书院。

吸引到了范仲淹等一大批名士来讲学。培养出了王尧臣、赵鰖、张方平、富弼、孙复、石介等一大批对中华历史文化影响深远的人物。

明朝万历七年,宰相张居正下令拆毁天下所有书院,应天书院没能逃过此劫。

秦牧不知道张居正为何要下令拆毁天下所有的书院,回想睢阳曾为中华文化所作出的辉煌贡献。秦牧驻马于一片废墟之上。由衷地感叹了一句:“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司马安听了他的感叹,轻声问道:“秦王可是有意重建应天书院?”

“司马先生以为不可?”

“秦王万勿忘了,书院往往是朝中党派之争的发源地,明朝嘉庆、万历年间。各地书院大兴,蔚然成风。书院中也是良莠不齐,许多别有用心之人竞相入院讲学,教授生徒,创立学派;

同时利用讲学之机,议论朝政,拉帮结派。打击异己,导致朝中党争日益激烈。张居正对此尤为痛恶,是以下令拆毁天下书院计六十四处。秦王如今要重建书院,臣以为当慎之又慎。东林书院之事,秦王忘了吗?”

秦牧策马行于废墟之间,右边是红娘子近身护卫,左边是司马安随行,夕阳虽然已经西斜,但余威尤在,热气逼人;

秦牧停马于一株古柳之下,望着荒芜的原野说道:“司马先生说的,本王自然不会忘记,只是这几十年来,北地灾荒连年,战乱不休,教化之事严重滞后,人才的断层,将会给大秦带来严重的南北失衡;尤其是江南文风,偏于娇软,若朝中尽是南方官员,大秦来日堪优啊。”

“秦王所虑深远,但臣以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重兴书院并不见得是良策。”

“本王读史,宋金之时,北地久陷胡虏,元初一统天下后,同样是南北文化严重失衡,于是颁布诏令曰: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与好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并立为书院。

通过此举,创建书院296所,大大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很快缩短了南北文化的差距。正所谓前车可鉴,我大秦现在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在北地多建书院,未尝不是治本之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