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 / 2)

加入书签

各省将领纷纷来到戚家军营,学习戚继光的治军之法,观摩戚家军的行军作战。戚继光也不教帚自珍,将自己与沈默合编的《纪效新书》,倾囊传授给诸位将军。在威家军辉煌的战绩面前,没有人质疑写书人的资历,反而奉为圭桌,回去后纷纷照着组建新军。

此时,正是东南军改的黄金时机,沿海的卫所军队,在偻寇数年的冲击下,已经名实俱亡、从地方到朝廷,都在现实的压力下,没有人愿意恢复战斗力低下的卫所;那些在残酷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将领们全都一股脑的改为募兵制,以丰厚之资招募勇武之士,效仿戚家军的赏罚制度、作战阵型,战斗力很快飞跃提升。

对于明军的进步,作为对手的偻寇最有发言权,在十年前,一百个偻寇,在几个,精锐武士的率领下,便敢向上万明军发起冲击,还能战而胜之,杀敌无数;到了五年前,同样的偻寇,就只敢冲击上千人的明军队伍了;到了这几年,情况变得一年比一年糟糕,几乎在人数相当时,偻寇也没法占到优势了,如果碰上比较生猛的“俞家军”“谭家军卢家军”还要被人家以少打多;若是碰上戚家军,直接望风披靡,赶紧逃命要紧。

而且在群众基础方面,胡宗宪在给嘉靖的奏疏中,曾一针见血的分析道:“为什么以前年年抗偻。偻寇却越抗越多?关键是老百姓没活路,才有那么多人铤而走险,下海入伙;所以微臣这些年,做的最多的,不是指挥军队作战,而是让老百姓有活路,老百姓能合法的挣到钱,一家人不愁吃穿,谁还会剃了头冒充偻人?,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通过一系列减租减赋、保护私产、鼓励工商、兴修基建等开明政策,几年下来,逐渐为大明朝挽回了失去的民心,而且市舶司的开设,更是让士伸百姓不需要通过走私讨生活,将偻寇赖以生存的基础连根拔起,再不会出现老百姓主动给偻寇带路,为其提供补给的难堪情形了。

偻寇们惶恐的发现,现在他们想要补充人手,都比以前困难许多,只能通过抢虏人口的方式来完成,可那些强迫入伙的老实人,岂能跟自愿下海的亡命徒相比?战斗力下降也就成了必然。

几方面综合因素,抗偻形势一片大好,现在山东、江淅、福建北部的偻寇基本被肃清,现在战场已经南移到闽南、广东一带,离大明朝的钱粮重地越来越远,对帝国的威胁自然也越来越

这让嘉靖皇帝分外欣慰,对胡宗宪、戚继光等人更是大加卑赏,不吝奖励,甚至连严阁老也跟着沾了光,胡宗宪能以区区巡按掌东南六省军务,与严阁老的破格提拔有直接关系。嘉靖每念及此,都会说严阁老为国选材,眼光确实是好。

在徐阶看来,胡宗宪的存在,才是严嵩迟迟未去的关键所在,为了稳定东南局势,嘉靖绝不会让严嵩倒了,不然墙倒众人推,砸死了胡宗宪,谁敢保证朝廷费尽举国之力,死了几十万人,才取得的优势,会不会出现反复呢?

东南抗偻形势一片大好,北边的俺答却很不老实,完全把大明北方数省,当成了自家的牧场,想来就来,想去就去,想杀就杀,想抢就抢;虽然朝廷已将刚才服阕的杨博,派为三边总督,直面俺答的主力,但蒙古人来去如风,避开杨博,尽情在辽东、山西、宣大这些地方劫掠,一样让大明朝焦头烂额,却只能忍气吞声,等着南方彻底平定,再掉回头来收拾北边。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问完了边事,嘉靖问徐阶道:“严世蕃的案子查得如何了?”

徐阶早就等这句了,便一脸深思道:“三法司查得倒很卖力,只怕最后的结果不能服众。”

“为什么呀?”嘉靖道:“我大明朝还有三法司会审更高的级别吗?”

“不是级别问题。”徐阶小声道:“是都察院、刑部、大理寺的三位堂官的身份,”

嘉靖明白了,缓缓道:“你是说,他们都是严阁老提拔起来的?”

徐阶唯恐引得皇帝不快,轻声道:“虽然严阁老不会要求他们网开一面,但三人受人之恩,难免寻思报答;哪怕三人秉公执法,也难免百官这样去想,到时候给三位高官抹了黑,也对朝廷形象不利。”明明是损人的,却说得全是为人好,这就是宰相的水平,除了高,还是高。“你说的也有道理”嘉靖想一想,点头道:“可为了这么点事情,难道就要调换尚书、都御史吗?那也太儿戏了。”“当然不用调换。”徐阶笑道:“只要三位大人回避就可以。”

“那有什么用。”嘉靖道:“他们就算回避了,别人也会说,他们的下属畏惧讨好上司,一样会包庇严世蕃的。”

“总有一两个人选,不会被人说闲话。”徐阶轻声道:“甚至只要有一个就可以了。”“联明白了”嘉靖意味深长的看徐阶一眼道:“你想说。不能只用严党的人查这件事,对不对?”“圣明无过于皇上”徐阶一脸坦然道:“微臣以为这样才能显示公正。”

“好吧,既然你这样想”嘉靖道:“有什么人选推荐上来?”

“有左金都御史沈默,才干非凡,且与严家素无瓜葛。足以服众”徐阶朗声道:“臣举荐其为查案专员之一!”

“沈默”嘉靖寻思了好一会儿,才点头道:“可以。”

与此同时,裕王府中,裕王朱载厘和他的五位师傅,在内书房中用寒食宴。按习俗,寒食这天是不动灶的,传说是为了纪念小心眼的介之推,所以在这天禁止生火,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不过对富贵人家来说,这一天的寒食,不会委屈到嘴巴,反而是一次别有风味的体会。

只见那张餐桌上,摆着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点心有十三样,称为寒食十三绝,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哪会委屈到贵人们的肚子?

不过这几位的心思,显然没有放在寒食上,而是在全神贯注的交谈着什么。

他们关系显然已经到了随意的程度,几把椅子围成一个圆圈,在一张小圆桌边就坐。

裕王在上前的中间,高拱、陈以勤在他的右边,沈默、殷士瞻在他的左边,张居正甘陪末座,几个人一边轻啜着春酒新茶,一边听高拱咬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如果皇上非要废长立幼,我高肃卿就一头撞死在西苑门前,让皇上看看人心何在!”说这话时,他两眼圆瞪,胡子都翘起来了,谁都不怀疑他真会这样做。

“师傅,千万不能做这种事。”裕王的声音十分细弱,轻声道:“哪怕我当不了储君,您也得好好的过下去,大明朝就这点正气了,可不能轻言断送。”

“唉,”高拱郁闷的叹口气道。

“皇上圣明,主意拿的正”张居正接言道:“不会轻易被那些人煽动的。”

“那可难讲”陈以勤沉声道:“有件事儿,你们听说过吗?”

“什么事儿?”众人的目光全汇集过来,高拱道:“我说老陈,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吧。”

“听说,皇上今年几次跟左右说起”陈以勤道:“想把皇位传给儿子,自己当个,太上皇,好专心修道,”

众人听了无不惊愕,裕王更是面如土色,结舌道:“真、真的?”

“空穴才能来风”陈以勤道:“无风不会起浪。”

屋里人陷入了可怕的沉默,他们都很清楚,如果嘉靖真的萌生退意,这时候撂挑子的话,那么唯一有儿子的景王,就是唯一的继承人,大家还瞎忙活什么?还是早点辞官回家避祸来的正经。

但有一个人笑了起来,高拱不悦道:“张太岳,你笑什么?”

真实感与爽快性,真是很难把握的一件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