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一章:大厦将欲倾(1 / 2)
中军门外,一排排高赶上,悬挂着几百颗血淋淋的头颅。这些头颅的主人原本都是军中的高级将领,其中也包括他们的主将。昨夜的兵变来得突然,其实也在意料之中,此刻益喜旺波心中是怀着无限的唏嘘与感慨的,在一日之前他还不敢想象,自己居然有夺取五万吐蕃大军兵权的一天。当然,除了五万吐蕃兵,还有五万后来投降的唐兵五万人。只是在他眼里,唐兵不可能跟随他们返回高原,是以也是可有可无的。
真正所能被依仗的,只有那五万吐蕃兵。现在人人都知道了玛祥仲巴杰已死,只要咬死了这一点,吐蕃众军将们便只能选择站在赞普一边,原本还以为要等上几年或者十几年才能出现的机会,居然这么快就出现了。
“众军听令,大相遇刺身亡,赞普身边有见利忘义的奸人要残害赞普,咱们绝不能坐看赞普遭受如此灾祸。从今日起,不再进攻潼关,立即返回长安,解救赞普!”
益喜旺波的声音很是响亮,但点兵场上的军卒们却都鸦雀无声。
“都听到了吗?回长安,救赞普!难道你们不想做拥护赞普的功臣吗?”
终于,有稀稀拉拉的拥护之声渐渐响起,随之便是排山倒海般的呼喝之声。
“回长安,救赞普!”
数万吐蕃兵异口同声,竟有气震山河之势,益喜旺波觉得大事可成。
他自问与野心勃勃的玛祥仲巴杰不同,吐蕃人生在高原上,为什么偏偏要到低洼酷热的关中上来呢?所以,他唯一的目的就是拥护赤松德赞掌握实权,依托高原对唐朝这座天然的大粮仓予取予夺。比起那不切实际的野心来,这是十分容易实现的目标。
所以,益喜旺波在下令撤兵时,没有丝毫的犹豫和不舍,与唐朝人争夺关中和中原,这本就是痴人说梦般的狂妄之举。玛祥仲巴杰如果继续下去,恐怕只会将吐蕃拉近亡国灭种的深渊。
吐蕃人来的快,去得也快,在益喜旺波的敦促下,许多军卒甚至来不及收起军帐等一应物资就在最后期限之前踏上了西返长安的官道。数万人沸沸扬扬搅扰的官道上扬尘四起,远远望去竟像是巨大无比的烟龙弥漫向西而去。
跟随吐蕃兵一同抵达潼关的新附军则被益喜旺波无情的“遗弃”。当然,他是以军令的形式让这些投降过来的唐兵在此断后,如果有神武军追上来,则必须予以回击,至少也要挡住他们三日以上的功夫。
新附军的首脑们也不傻,眼见着吐蕃人全部撤离之后,也就开始动起了寻找后路的心思,吐蕃人眼看着就要卷铺盖滚回高原了,如果他们傻呵呵的遵守军令和神武军做对那才是天底下最愚蠢的行为。
所以,益喜旺波前脚刚走,新附军的请降使者后脚就站在了秦晋的面前。
“蕃贼已经西逃,俺家大帅愿扶住御史大夫击败,击败他们……立下,立下此等不世之功!”
坐在秦晋左手边的裴敬登时便被这憨厚使者逗得仰面大笑。
“吐蕃贼兵已经逃了,就算秦大夫追歼了他们,又与你家大帅何干呢?”
“这,这…….话也不能这么说,不管怎样,俺家大帅还为御史大夫通风报信了呢!”
有点强词夺理的味道,裴敬也不想和他继续争执下去,他知道秦晋一定十分迫切的需要这五万新附军重新归服唐朝。其实,这些所谓的新附军大多是神策军和左武卫成建制投降吐蕃后被改编而来的。战斗力虽然低下,但在关中还是有一定号召力的,如果将他们纳入神武军麾下,放眼关中便再没有人可以与神武军抗衡了。
秦晋看过了使者递上来的书信,便好言道:
“回去告诉你家大帅,秦某不管他们以前做过什么,只要在这一刻起重新归附我大唐,便都是忠义之士,前事既往不咎。杀一贼兵,则立一贼之功,杀上一百贼兵,则立百贼之功,明白吗?”
其实,那使者等的就是这句话,秦晋的保证结结实实,没人会怀疑他会出尔反尔,毕竟秦大夫的名声在关中是无可比拟的,此等人物说一句话,分量也自然赶得上泰山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