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老区的现状(1 / 2)

加入书签

听到聂振邦的感慨,彭世凡心中一动,却是从侧面迎了上来,神态很是恭敬和诚恳,指着山下介绍道:“聂书记,下面,就是大丰村了。这里是红都最为贫困的村子,四面环山,交通不便。人均耕地面积稀少。根据市扶贫办的统计,这一片区域,包括英桥镇的大丰村在内,一共,涉及红都四个乡镇,十个行政村。分布在洪山这一片区域之中。目前,最大的困难,还是交通和文化知识方面的。”

说到这里,彭世凡的脸上露出了愧疚的神态,恭敬道:“聂书记,整体来说,还是我们工作做得不够细致,不到位,没有能顾及到方方面面,这是我们宋州市市委班子的失职。请聂书记批评。”

聂振邦淡然的看了彭世凡一眼,彭世凡这个人,的确是八面玲珑。从这一番话就可以听得出来。

看似在做自我检讨。但是,字里行间却是处处为自己开脱。宋州市这么大,作为宋州市委书记,他彭世凡自然是不可能顾及这么全面。这是一方面,另外,彭世凡不说自己失职,而是把宋州市委班子带上,这意思,却是有那么一点法不责众的想法。另外,书记管人,市长管事。这么说,彭世凡却是隐晦在表达,这是欧阳立明的工作不到位。

挥了挥手,聂振邦微笑着道:“世凡同志,每一个地方的发展都有不均衡的,这是各种因素引起的,或许有人文环境的原因,或许是交通的制约,又或者是自然资源的制约。南老曾经也说过,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方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宋州市这几年的发展。很不错,这也说明,宋州市委班子还是很有战斗力的。妄自菲薄的话语,就不要说了。我还是相信同志们的。”

说到这里,聂振邦指了指山下,话锋一转道:“今天,我过来,一方面。年节临近,前来慰问革命老区的人民群众。在革命年代,老区的百姓,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党,无私奉献,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社会发展,经济富裕。我们不能忘记了这些曾经为我们党的发展奉献了热血的老区百姓。另外一方面,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来感受一下老区人民如今的生活水平,全面了解老区人民的生活状况。从而,因地制宜,考虑老区的发展路线。”

说完,聂振邦转头道:“行百里路,半九十。俗话说得好,上山容易,下山难。接下来的山路。看似是下坡路,但是,却难走了,大家都要相互搀扶一下。时间不早了,休息也差不多了。出发吧。”

说着,聂振邦一马当先,朝着山下走去,聂振邦的步履稳健,疾步如风。这是长期锻炼的结果。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人。尽管,年纪也逐渐上来了,但是,这么多年,聂振邦坚持锻炼。身体素质很好。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差别。

一行人,花费了接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这才走到了山脚下,在前面,群山环绕的一片谷底之中,薄雾朦胧,一个村落,若隐若现。

不时,传来的阵阵犬吠,声声鸡鸣。却是衬托着山村的宁静。一行人的到来,让宁静的山村里也沸腾起来。

在村口,几乎是全村的男女老少一起出动。大丰村,虽说在群山环绕的大山深处,可是,这里,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村落。大丰是行政村的名字,事实上,大丰村下面,却是分成了廖家湾、泥湾、杨家村、吴家老屋、天星桥等五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接近八千人。

这也是英桥镇乃至红都市对大丰的贫困没有任何办法的原因。这样的村落,移民是不可能的,开路进来,庞大的费用,却又不是一个县级市可以承受得了的。

在村口,在村中长者以及村委干部的带领下。敲锣打鼓,迎接着聂振邦一行的到来。

在聂振邦的旁边,左侧是宋州市的彭世凡和欧阳立明,右侧是红都市的市委书记林阿满。

林阿满在旁边面带微笑,向聂振邦介绍道:“聂书记,这是大丰村的村支书杨喜华同志,和村长廖秋生同志。”

大丰村的支书,年约五十多岁,朴实的面孔,皮肤黝黑。手掌上厚实的茧子,这是一个朴实的农村汉子,廖秋生的年纪,和杨喜华差不多。

聂振邦微笑着,走了上去,不光是和大丰村的村干部握手,一路下来,还和大丰村的不少村民们握手,并挥手打着招呼。

在聂振邦的提议之下,一行人,前往大丰村的村委。

大丰村的村委,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青砖黑瓦。在当时,绝对算是十分大气的房子,在建国之后,进行土改,这房子,是没收的地主财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