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战争的启迪(2 / 2)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华清他们一动作,邓所长立刻心里瞧出了七八分,他满意地点点头,转过身高兴地对政委说道:“你们提出地平战结合、军地联动的思路很新颖,组织动员也很有效。看来基地在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政委谦虚地表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邓支成摆摆手,“好得很,我看你们基地的这种办法应该在常规部队里大力推广,在二炮等特殊兵种也可以试点推广。”
政委听了这话更加眉开眼笑,邓志成是军内赫赫有名的专家,又是构建多层次快保体系的首倡者,只要他点了头,这事便有谱。
想起自己在班子会上推荐赵红旗的方案时,好多人还不理解,甚至认为是瞎胡闹。现在有了权威专家的肯定,顿时感觉扬眉吐气起来。再看赵红旗智珠在握的样子,心情愈加舒畅。
华清他们动作起来行云流水,一小时不到,预备役便结束了演练,列队集合完毕,侯振东出列汇报,请首长点评。
邓所长自然不吝表扬。
虽然演练中尚有不完善之处,但是他作为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自然站得层次更高些,看得角度不一样。
在别人眼里,这只是一次平淡无奇的小规模预备役保修演练,但是在他角度,却能发现其中所蕴藏的重大战略价值。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他所提出的构建多层次快速保障体系的设想,并非天方夜谭。
说起军队后勤保障体制的改革,就不能不提海湾战争对中国军队的触动。
九零年,英美联军在中东沙漠中摧枯拉朽,闪电般击溃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部队,给全世界上了一堂生动的军事战争课。
海湾战争是美军后勤改革实施后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有人曾把海湾战争后勤保障的规模,比做一声令下,马上把阿拉斯加州的全体军民及家当一夜之间运到大洋彼岸,或将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城整体搬空。
这种高度机动灵活的后勤保障能力,除了依靠美军周密计划、严密组织,以及高度信息化外,民用预备役体系及其高效运转也至关重要。
而反观中国军队,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对外作战,当时的后勤指导思想基本还建立在淮海战役的成功经验上。认为只要有少量的专业保障部队和民兵为骨干的担架队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进攻和如何穿插到敌后方打击对手方面。
战斗开始没几天部队的问题就来了,后勤单位的跟进缓慢及运输方法的落后,导致了部队战斗力下降和伤员抢救不及时的无谓牺牲。这还只是出境作战仅仅几十公里的状态。
假如进攻的距离再长一些呢?时间再久一点呢?山高林密和保障装备的落后是一方面原因,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指挥员对现代战争的新型后勤补给方式的不了解或者说了解得不够透彻。
虽然我军在艰难的条件下也战胜了敌人,但也暴露出后勤保障方面的巨大短板。这次战争是战斗单位的一个胜仗,但却是后勤部队的败仗和警钟之战,只是触动还不够。
最终还是海湾战争给了军队领导人巨大的震撼,它所展示的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后勤保障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作为军队后勤保障体制改革宏大命题中的一个切入点,这次的演练规模虽小,却带给邓志成极大的信心。
因此,他给予这次预备役的演练高度评价。
同行的刘国江却不以为然,只是不好当场反驳,才省省忍下一口气。但却也下定决心,待会关起门来研讨的时候,一定要猛烈批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