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联手抗旨!(1 / 2)

加入书签

事情和沈凝华预料的差不多,不过百里擎苍到底顾全了三皇子和四皇子的脸面,没有直接下旨宣告俪贵妃的事情,只是将林家的人推了出来,特下恩旨让林家家主也就是俪贵妃的父亲林跃告老还乡。

而后将传扬流言比较厉害的几个地方直接查封,打杀了一批林家的幕僚,一时间甚嚣尘上的流言戛然而止。不过,事情只是这样,也无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而后,百里擎苍果真大肆赐婚。

太子后院人数不少,只是象征性的赐了两名侍妾,二皇子正妃早亡,杨映雪暴毙,后院除了几个侍妾没有一个能主事的女子,百里擎苍为他指了一名正妃,两名侧妃,两名侍妾,三皇子、四皇子依次类推,只要后院空虚的,都填的满满当当,一时间差点将内务司总管萧齐忙坏了。

皇上赐婚容易,可是皇子们的正妃侧妃,可不是直接赐婚就结束的,那是要明媒正娶,修缮府第、置办家具,准备婚礼的,这些不仅仅需要大笔、大笔的银子,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正常情况下,哪个皇子成亲不是需要准备五六个月,现在皇上恨不得皇子后院的女人直接怀孕生子,根本顾虑不了那么多。

萧齐忙的焦头烂额,百里君熠也不好过,此时,他正跪在南书房内,百里擎苍满脸愠怒的看着他:“老五,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百里君熠抬头:“父皇,儿臣思考了良久才来面圣,自然清楚自己在说什么。”

“清楚?朕看你是发烧烧糊涂了脑子,你是什么人?你是朕的皇子,你敬重正妃朕不管,但是绝对不能独宠!”

百里君熠抬头:“父皇,儿臣不明白,为何不能独宠凝华?她不似一般闺阁女子,也没有其他女子的骄纵蛮横,甚至很多时候儿臣都感觉自己配不上她,再者,我们也有了孩子,嫡子、嫡女都有了,现在她又有了身孕,过不了多久,我们的第三个孩子也会降生,正妃贤惠,又育有子嗣,儿臣多宠爱她一些有何不可?”

“这怎么能一样?前段时间外面的流言难道你没有听说吗?已经在有人说你懦弱惧内,被一个女人拿捏在手中,这样的名声你也不顾虑?”

百里君熠果断摇头:“儿臣不在乎!我和凝华之间情意深重,我们不喜欢别人插足在中间,这有什么不可以的?侧妃、侍妾,都要在凝华的手下讨生活,父皇即便是赐了人进府,儿臣也不会碰她们,与其这样,还不如将那些女子赐给更有需要的皇兄们。”

“你……简直冥顽不灵。朕不管其他,你即便是不碰她们,也要给朕领回去,你不在乎名声可以,但是朕在乎,朕不能让堂堂皇子背上惧内的名声。”

百里君熠神色坚定:“父皇,惧内又如何?背负上这个名声又怎么样?不过是被人说几句,既影响不了儿臣办差,也影响不了儿臣的生活,以后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若是为了顾虑区区名声就让人影响了儿臣和凝华的感情,那么儿臣对她的情谊也不过如此,又怎么能说自己配得上她?”

百里擎苍一时间竟然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反驳他,一股焦躁从心底升起来,让他有些坐立难安,甚至,他想到了夏静言,当初若是他有百里君熠的这般勇气,他又怎么会悔恨终生?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就被他死死地压抑在心底,不对,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当时他只是做了最合适的选择,如果他坚持迎娶夏静言,如果他不毁掉夏家,那么现在的朝堂说不定是谁的天下。

“不,朕不允许,老五,你将人领回去,朕就当你一时间糊涂,既往不咎。可如果你继续抗旨,即便你是朕的儿子,朕依旧处置了你!”

“儿臣知错,请父皇处置!”

百里擎苍的脸色越发的阴沉:“你这是打定主意要抗旨了?”

“儿臣不想要违抗父皇的旨意,只是儿臣的后院不需要别的女子,请父皇收回成命。”

“如果朕不收回圣旨呢?”

“请父皇处置。”

百里擎苍被气的说不出话来,指着百里君熠的手指微微发颤:“朕老了,管不住你们了,为了你的正妃,你竟然公开违抗朕的旨意,谁给你的胆子,谁给你勇气?来人,将沈凝华宣进来,朕倒要看一看,她有什么说法!”

百里君熠抬头,眉心微不可见的皱起来:“父皇,这件事情是儿臣一个人的主意,您为何要牵扯到沈凝华身上?”

“没有她在背后教唆,你会这般抗拒?”

“父皇,这么长时间了,难道你不了解儿臣,不了解凝华吗?儿臣若是那么容易被被人左右,就不敢公开弹劾朝堂上半数官员,凝华若是那么不明事理,也不会多次献出药方救助百姓?儿臣和凝华只是想要白头偕老、厮守一生,这样简单的愿望父皇为何就理解不了?”

百里擎苍心中的焦躁越发的厉害,他理解不了,他也不想去理解,他不愿意承认和百里君熠比起来,他这个帝王在感情上曾经一败涂地!不管是夏静言,还是步云倾,甚至是赵慧盈,这些女人都曾经爱过他,他也曾经都爱过,可是最后他依旧孑然一身,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

百里君熠进宫那么久依旧没有回来,沈凝华便预感今天怕是不能平静了,让红菱将两个孩子看好,便开始换衣梳妆。她整理好衣裙没有多久,前来宣召的内侍便进了门。沈凝华去看过两个孩子,而后坐了马车进宫。

百里君熠一直跪在地上,百里擎苍也没有叫起,父子两人心中都憋着一股气,非要让对方服从才罢休。

内侍小心翼翼的走进殿中:“皇上,昭华公主到了,正在门外候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