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兵分两路(1 / 2)

加入书签

第14章兵分两路

多尔衮在刚进北京的时候是比较谨慎的,经过几个月的试探,多尔衮发现汉族士子,除了少部分比较有节气,其他人竟然很没有骨气。

此时的多尔衮很得意,当然他的得意也不是没有依据的,和农民军接触了几次,基本上不堪一击。至于南明小朝廷,比农民军还窝囊呢。

人在高兴的时候,通常就不那么谨慎,不那么谨慎,通常就容易犯错。

多尔衮对于李自成和南明小朝廷,打算一起收拾。

于是他就制定了一个战略,派出两支部队,一支从西线进军,消灭李自成的残余势力,一支南下,消灭南明的势力。

西线由他的哥哥英王阿济格,率领一部分八旗主力和吴三桂、尚可喜的部队经山西进攻陕西,直捣里自称的老巢西安。

南线由刚册封为豫亲王的多铎率领另一部分八旗主力和孔有德耿仲明等,渡黄河直捣南京。

这个战略如果兵力比较多,那就很可行,一举定天下。但是清军明显人数是不够的,清军这两路兵马的主力也就各8万。

李自成有几十万人马,虽然李自成短视,而且又新近败在满清八旗手上,但是他跟明朝各个部队周旋了十几年,搞点人海战术还是很在行的。李自成具体到战场上的战术还是很有可圈可点之处的。

这个时候多尔衮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有点过于轻视大顺军了。

李自成从北京败退之后,一下子逃到了西安,回到西安整顿了一下情绪,他就清醒了过来,他是很不服气的,也难怪,辛辛苦苦一辈子,打进了北京,屁股还没坐热呢,就被清政府赶走了。李自成败走之后,思前想后,觉得山海关大战实在有点窝囊。

李自成和明军作战屡败屡战惯了,作为明朝最头疼的流寇,这就是李自成最厉害的地方,可谓杀不死的小强,他很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李自成这时候得到了清军将进犯陕北的情报,大顺在陕北地区镇守有延安的李过(改名李锦),榆林的高一功,他们都是李自成的亲信,兵力相当可观。李自成计划在陕北打一个大胜仗,打打清军的威风。因此,李自成亲自率领镇守西安的大批精兵猛将源源北上。

如果阿济格的部队遭遇了李自成的这批部队,胜负实在很难预料。一旦失败,李自成顺势占领河南山东,将直接截断南线清军的归路,清军主力一旦失败,吴三桂尚可喜本来就是投机分子,难保这群人不会再叛变一次,捞取“光复江山”的政治资本。如果真是这样,估计以后就没多尔衮什么事情了,能不能安全退回关内去都很成问题。

看上去,多尔衮要遭遇一个重大的失败。

但是有时候历史就是那么搞笑,李自成的大顺军真是多尔衮的福星,关键时刻,大顺军的一记耳光立刻打醒了多尔衮。

不早不晚,就在两路军马出发之后,十月十二日,李自成的大顺军在怀庆地区搞出点大动作,分散在河南西部的大顺军残余部队对济源、孟县的清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势,当地守军全军覆没。继而乘胜进攻怀庆府治沁阳县,清军向北京的多尔衮发出了求救信号。

接到求救报告之后,警觉的多尔衮发现情况不太妙。大顺军既不是坚不可摧,也不是不堪一击。小小的散兵游勇都能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李自成在陕西的主力显然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好捏。

一个真的猛士,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

多尔衮马上调整战略,祭出大清从努尔哈赤时期就是采用“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方针,用后世的话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于是多铎刚过黄河的时候,接到了多尔衮的指令,挥师向西。

为什么多铎挥师向西,而不是阿济格挥师南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