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宣祖之托,父子守灵。(1 / 2)

加入书签

赵弘殷刻好同享富贵碑与撰写血书之后,滁州的事宜也处理完毕了。为了实现周世宗的战略转移,赵弘殷将大军交给了副将撤回开封,自己在赵普的陪伴之下,踏上了返回开封之路。

赵普已经升任同州节度使的司法推官兼任渭州军事判官,由于同州节度使赵匡胤在淮南前线,所以赵普属于闲置状态,赵普打算送赵弘殷返回开封之后,直接到渭州上任。

“叔父,是否要休息一下?”车队刚刚行驶出滁州境内,赵普就勒住了前行的马匹,策马来到了赵弘殷的马车旁。赵弘殷染有病痛,不适宜长途跋涉。

“大郎,身体老了,还是休息一下。”赵弘殷为赵承嗣立下同享富贵碑之后,赵普与赵家的关系更加近了,赵弘殷称呼赵普为大郎,待以族子之分。

“好,叔父,普扶你去那边的大树下坐坐。”赵普下马,将赵弘殷扶下了马车,整个车队都停了下来,开始补充水源,食用干粮。

赵普命赵忠找来了一些干树枝生火,然后温了一壶热茶。

“叔父,喝些热茶,身体会好一些。”

“有劳大郎了,大郎坐,叔父有些话要和你说。”赵弘殷接过茶杯,并没有喝下,只是将热茶握在手中。

“普请叔父教诲!”赵普席地而坐,坐在了赵弘殷的身边。

“大郎,叔父起于寒微,为了家族被迫参军,现在已经经历了数朝了。叔父深知乱世之中,朝廷尚有失德灭亡之祸,何况普通人家?”赵弘殷长叹一口气,想起了几个朝代更替,百姓受苦的场景。朝代兴亡都是百姓受苦。

“叔父起于寒微,能在乱世之中存活下来并光耀门楣实属不易,普深感佩服。”赵普此话发自内心,赵弘殷确实不简单,在乱世之中作为军人能存活下来就是一个奇迹了,赵弘殷征战多年,资格在大周朝堪称一二了,但是赵弘殷并没有战死,反而官越做越大,这又是一个奇迹。

“大郎过誉了,叔父只是运气比别人好一点,现在赵家在朝廷算是有点声望了,二郎更加了不起,成了殿前司的都指挥使,赵家终于有一人能登上执掌禁军的舞台了。只不过叔父担心二郎的性格,做事尚有些冲动,恐怕这会给赵家带来危难。”养儿一百常忧九十九,在赵弘殷的眼中,赵匡胤还是一名长不大的孩童。

赵匡胤出生在军营,从小就是一个野孩子,打架斗殴,讲江湖义气,冲动无知的影子都曾在赵匡胤的身上出现过。

赵匡胤二十多岁离家出走,十余年间,赵弘殷收到了不少的投诉。自己刚刚收到老友董宗本夸赞赵匡胤勤劳能干的信件,还没有捂热,就收到了赵匡胤与自己老友之子不和,不辞而别的书信。

过了不久,又有自己的好友王彦超的来信:赵老哥,匡胤贤侄来投效,老弟这里庙小人少,容不下贤侄。小弟送给贤侄数十辆银子,让贤侄另投别处,可惜贤侄怒仍银子就走了,回家了没有?小弟真是不好意思。

(直接给一名叔父辈的节度使下面子,赵弘殷真是不知道该讲什么了)

除了这些事情以外,十多年赵弘殷收到了不少友人故人的投诉。虽然自从赵匡胤投效郭威之后,性格有所收敛,但是赵弘殷知道,赵匡胤的性格是不会这么容易改变的,若是不收敛心性,赵匡胤日后必有大祸!

“叔父放心,吾观贤弟言行,现在已经收敛了许多,叔父不必担心。”赵普长期从事幕僚工作,对于赵匡胤也早有耳闻,年轻时候江湖侠义,快意恩仇!只不过现在的赵匡胤有帝王之志,赵弘殷的担心是多余了。

咔一声!赵弘殷捡起旁边的一根树枝,折成了两段,树枝的内部已经腐烂了,爬出了几只蚂蚁。

“大郎,人心在内,表象在外,凡人岂可洞察人心?人之品性一旦形成难以更改,二郎之心,依老夫看,始终没有变!”赵弘殷拍了拍手,将树枝扔在一旁,又将茶水倒在了树枝之上,又有几只蚂蚁爬了出来。

“大郎,叔父要你指天立誓,日后若是二郎有不察之处,大郎一定要真心劝谏,莫让二郎走错了路!千年巨木毁于细蚁,内已坏而外不察。大郎,你要做好二郎的智谋,防微杜渐!”赵弘殷突然握住赵普的手,满脸期望之情盯着赵普。

“这…………?”赵普一时反应不过来了,对天发誓?这怎么有点像小孩子玩家家,这里还有这么多人,若是赵普对天发誓,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只不过看到赵老爷子殷切的眼神,赵普又有些不忍了。

“难道大郎不愿意答应叔父?”赵弘殷一着急火气又上来,加上时节已经是春末了天气又燥热,赵弘殷一阵猛咳。

“叔父莫急,莫急,普答应叔父!”

扑通一声,赵普跪了下来,右手三指并拢,指天立誓:赵普谨遵叔父之命,当好赵匡胤贤弟之谋,莫让贤弟走了错路。若有违此誓,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赵普突然指天立誓,众人都奇怪地向二人望去,二人距离其他人比较远,只是看见赵普跪地发誓,内容都听不清楚。

“好好好!有大郎此言,叔父就放心了,吾赵家有希望了!”赵弘殷连忙扶起赵普,一脸欣慰溢于言表。自己心中的一颗大石头终于可以放下了,二郎有赵普看住,应该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休息片刻之后,赵普又领着大队伍继续前行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