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第192章 乱世,山雨欲来(1 / 2)
一大一小在宫苑里追逐着,笑声不绝于耳,周围有人看了,会心一笑的同时,忍不住感慨万千,适逢乱世,也不知这笑声还能维系多久。
燕箫后宫有妃,赐封梅妃,名唤秋寒月,实为吴国细作,被吴皇调派大燕多年,表面相安无事,暗中却打探军情,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件事情,当初守宫精~液害人,真正的幕后凶手其实就是秋寒月,借机陷害假顾红妆,燕箫必定袒护,白芷身为当家女主人,出于嫉妒亦或是秉公处理,都不会轻饶顾红妆,届时燕箫后院起火,就算是看戏,也自是精彩绝伦。
练武之人,掌心有难以掩饰的薄茧,这便是秋寒月潜藏失败最大的败笔。
凤夙和燕箫早就知道秋寒月的身份,之所以一直秘而不宣,自有他们的道理。与其当时杀了秋寒月,吴国又派细作过来,还不如密切监视秋寒月,知道敌人在什么位置,每天都在做些什么事情,总比他们胡乱猜测要好。
吴国主动求和楚国联合攻打燕国,并非是空穴来风,燕箫久病不愈,对朝政渐渐有心无力,而凤夙因为燕箫身体,每天忧思如焚,对别的事情难免有些不上心。
对于吴国皇帝来说,无疑这是一个好机会,燕箫病重,燕军没有主心骨,吴国定当无往不利。与其有一天楚国和燕国结盟率先攻打吴国,吴国不如说服楚国,两国合力先行灭燕,然后再瓜分天下。
大燕,开元三年,一月末。
梅妃秋寒月因为恶寒成疾,多日来昏迷不醒,于二月初,无治,亡。
那是一个多事之春。
燕国多座城池被攻陷,百姓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楚、吴两国合力攻打大燕,连破十余郡。两国将士士气不断攀升,有一举灭燕之势,然而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一直节节败退的燕国~军队,在一个深夜忽然夜袭楚国驻军据点。
数十万楚军措手不及,死伤惨重,浩劫难阻,楚军军力大损,经此一役,楚国损失三万将士之多。
同一时间,燕军伏诛吴军四万轻骑兵,吴国嚣张气焰经此战,这才开始有所收敛。
然而这样的短暂停兵,并没有维持太久,楚国和吴国改变战术,实行前后夹击战术,不过短短两月而已,就已大肆吞并燕国一半疆土,燕国将士仓惶之下,纷纷退守国都,一时间,整个燕国浩荡难平,如水中浮萍,令人堪忧。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燕国在劫难逃,大势已去时,燕国皇帝燕萧早已暗下密令,六万轻骑兵悄无声息的潜入空城吴国,一举拿下吴国国都,速度之快,天下哗然。
楚国帝君褚墨在得知燕萧的惊人举动后,竟不见惊惶,反倒嘴角含笑,再次做出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来。
楮墨迅速下令全军撤出燕国疆土,同时将之前侵吞燕国的八郡城池弃之不顾,杀伐决断间透着丝丝缕缕的诡异。
燕子墨把消息禀报给燕箫时,燕箫轻轻含笑,意味不明道:“这出戏,楮墨演的倒是精湛。”
三日后,天下臣民才获知,楚国大军撤出燕国疆土之时,已经有八万事先准备就绪的将士杀进了吴国,而之前攻打燕国的军队,这时候作为后援军赶去支援,正是时候。
摄政王惊怒之下,这才恍然大悟,燕国和楚国暗中合演了一出大戏,不惜损兵折将,目的就是为了他们把主力军队投放到这场战事里,届时偌大的一个吴国变成一个空城。
吴军上当了。
摄政王连忙率兵快马赶回吴国,试图营救吴国帝君。
四月中旬,楚军占领吴国将近一半疆土。
在楚军还未抵达吴国之前,燕国六万轻骑兵已经将齐国控制大半,只因楚国大军来袭,燕国~军队便信守之前和楮墨的约定退出四郡。
吴国君主盘踞仅存在手的六郡城池,手下兵马不过五万而已,至于奔波赶回的吴国大军在摄政王的带领下,被楚国大军堵截在外,致使两方救援失败,回天无数。
楚、吴两军厮杀,碧水手持微澜剑纵马诛杀吴国摄政王,成功砍下他的头颅,事后抛于吴国君主驻守城楼之上。
听闻吴国君主得见,抱着摄政王头颅失声大哭,悲痛欲绝道:“吴国亡矣——”
吴国有两王,一王是吴国君主,另一王自然是吴国摄政王,如今吴国被团团包围,摄政王已死,自此吴国命数似乎在眨眼间就走到了尽头。
四月末,吴,亡国。
吴国君主被楚军大将射死在城楼之上,燕国和楚国同时对逃窜在外的吴国大军进行清剿追击。
五月初,向来以兵强马壮着称的吴国大军,过半阵亡,余下部将成为燕、楚俘虏。
自此,乱世天下之有燕、楚之争,百姓除了关注自身命运之外,也开始议论起吴国归属问题。
这一次,众人再次大吃一惊,燕军撤出吴国疆土,楚国紧随其后也开始撤兵,短短几日,偌大的吴国竟成了无主疆域。
正在众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楚国休养生息一月有余,在六月中旬,调集四十万大军发兵大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