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一箭镇焉耆(1 / 2)

加入书签

第19章一箭镇焉耆

关于奇特寺,一直有这么一个传说。

古时曾有一位龟兹王,十分崇信佛教,很想到龟兹境外各地去瞻拜圣迹,于是就向其弟说明即将远行之意,命其暂摄政事。当龟兹王准备就绪,即将启驾远行时,其弟赶来送行,递给他一个密封金函,嘱咐其兄必须妥为保管。

龟兹王奇怪地问什么东西,其弟说,“现在不必问,只求你随身携带,妥为保护,等到回驾之时才可打开看。”龟兹王即令随军妥护。

后来龟兹王游行许久回国,当升殿视事之日,有人向国王进谗言说:“当你远行时,令弟监国,不专心治国,却利用职务之便,****。”

王闻言大为震怒,欲对其弟处以严刑,其弟即行禀告说:“我不敢推卸责任,惟乞在严惩之前,请开那个密封金函。”

王即令护军立刻开看那个金函,只见函内装有一个男性生zhi器。王指问说:“你让我看这个是什么意思?”其弟严肃地说:“当你远游方前,命我监国,我预知有人会造谣诬害,所以自断生zhi器以明心志,请你明察。”龟兹王惊惭交集,自此,兄弟情谊更加亲密,命其出入**,任何人不得阻隔。

不久,王弟出外,于路途见一人赶着五百头公牛前去阉割,王弟想到自己残缺,莫非前世因缘,便以自家财宝,赎买五百头公牛身。正是由于他积下了这种功德,佛陀即以大慈悲力使其渐具男形。

王弟因自己已重新恢复为健全的人,从此不再去**。龟兹王怪问其缘由,其弟据实以陈。龟兹王深为惊奇、感动。为表彰其弟忠心事国,弘扬佛法奇功,他下令拨款建新寺,并命名为阿奢理贰寺,即“奇特寺”。

后来,焉耆的高僧都住在这个阿奢理贰寺中,阿奢理贰寺也逐渐成为焉耆地区的佛教最高场所。

贞观三年,大唐高僧玄奘法师出长安前往天竺取经。出高昌后进入焉耆,就曾到访过这里的奇特寺,并与这里的高僧木叉鞠多发生过一场激烈辩论。根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在隋末唐初,龟兹国僧界首领木叉鞠多,对小乘佛教颇有研究,造诣高深,年轻时,曾往印度求学20余载,涉猎诸经,并深得国民和众僧侣敬仰爱戴。玄奘到焉耆时,年事已高的木叉鞠多就住奇特寺。闻玄奘至,木叉鞠多大喜,特赶往都城,与国王、众大臣、群僧出迎于东门外。

次日,木叉鞠多以主人身份邀请玄奘法师下榻奇特寺。当玄奘法师向木叉请教大乘佛教的相关内容时,却引来木叉严词责备,并对大乘佛教大放不尊之词,甚至贬之为异端邪说。唐僧自持己见,于是两人观点分歧,各执一词,进行了长时间异常激烈的辩论。辩论的结果是唐僧大获全胜,木叉有口无词,不得不佩服玄奘法师学识高超,见地精良。

这是一个有历史记载的真实故事,从那时起,西域各国的僧侣都知道大唐盛出高僧。

“要是得空,我们也去这个奇特寺给佛爷烧两柱香,让佛爷保佑我们一路平安,”令狐楚回头冲着白笑玉喊到。

“六郎,既然已经说出来了,可一定要去哦,不然,佛爷可会不高兴的,”白笑玉很正式地告诫他,“如果不能去,就不要说出来。”

“哈哈哈,敢情佛爷也这么小心眼啊?”令狐楚似乎并不在意这样的小事,放声大笑。

前方,就是焉耆城了。

焉耆城,玄奘法师在他的《大唐西域记》里这样描述,“国大都城周六七里,四面据山,道险易守,泉流交带,引水为田”。虽然没有西州那么繁华,但也是热闹非常。这里已经全是西域风韵了,大街上都是西域各族的男女老少,相反汉人就少得多了。这里是大唐在西域设置的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主要是屯兵之用。

同样,令狐楚又提前派出了得力前哨王林和石铁信,在两个突骑施骑兵的陪同下快马先行,到焉耆城找了一家比较大的客栈包了下来,让商队进驻。商队在焉耆属于短暂停留,过个夜就可以继续赶路了,并要于次日赶到并通过铁门关。

商队前脚进了客栈,后脚就有人来投宿了,这一次,不是突厥武士了,而是两个妙龄女子。一个十八九岁,一个十六七岁,都穿着龟兹人的专门服饰,还背着琵琶。

“远方的客人,请允许我们在你们住宿的店里过夜,虽然我们没有钱,但我们可以给你们献上最纯正的龟兹音乐和舞蹈,让你们在疲惫的旅途的间隙,得到身心的放松。”

“对不起,两位美丽的姑娘,我们的人太多,这个客栈就连小小的柴房也住满了一身臭汗的男人,请你们到下一家客栈再去碰碰运气吧,如果实在找不到,再到这里来吧。,”苏禄站在门口,给商队挡了驾。

“这位大人,如果我们真地找不到其他过宿的地方,还能来这里给客人们表演舞蹈吗?”年长一点的女子问到,大眼睛忽闪地看着从后面过来的令狐楚,“远方来的客人,啊,是大唐来的客人,我们可以再来吗?”

令狐楚显然也听见了刚才苏禄给她们说的话,就一点头,“是的,去别家看看吧,天黑以后再说。苏禄将军,请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