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二十三 破局(下)(1 / 2)
“掣肘?”,张佩纶猛然觉得脑中一片清明,“治明之意……”
“正是掣肘!”,任令羽此时已经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马江之战,若不是中枢诸公的掣肘,如能依幼樵兄之意,提前沉船阻塞河道,孤拔所率之法舰又如何能驶入我水师泊地?若不是中枢的掣肘,我前线官兵又何至于眼睁睁看着法军递次增兵而束手无策?若不是中枢那道‘敌不蠢动,我不先发’的指令,要我水师官兵非要等到法舰发动才能开火还击,我数百将士又何至于血染疆场!”
想到马江之战中那些在敌舰炮火纷飞中奋力以铁斧砍击锚链以调转船头迎敌的海军前辈,任令羽只感到气血上涌――若不是那些庸碌无能的军机大臣们束缚住了前线官兵的手脚,他们又何至于在自己的海疆之上还要将开战之机拱手让人?
对面的张佩纶已经痛苦的闭上了眼,两行热泪沿着他的脸颊缓缓流下――马江之战时,他就在岸边的中歧山上,眼睁睁望着江面上浓烟烈焰、水柱冲天,被束缚在锚泊地的中国军舰虽竭力抵抗,却还是在法舰的密集炮火中一一沉没殉国……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张佩纶终于睁开了眼,却已是泪流满面,他嘴角抽搐着道,“许玉珊、吕庚堂、陈贻惠、高腾云……诸将皆死,独我这个主帅却恬颜苟活至今!真真是无耻之尤……”
“幼樵兄言重了!”,任令羽看着张佩纶,内心中竟生出了几分歉疚――早就知道张佩纶后半生都对马江之战耿耿于怀,只是想不到竟是沉痛如斯。
“你不懂……你不懂……”,张佩纶摇着头,竟是连“治明”的敬称都省了,“马江战时,中枢虽有掣肘,但若我这个统帅能有半点舍却自家前程性命的胆子,又岂会连‘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几个字都忘了?马江之败,我罪当诛!”
说道此处,张佩纶已是浑身颤抖,眼见着就要大放悲声!
~~~~~~~~~~~~~~~~~~~~~
“幼樵兄!”,任令羽忍不住大喝出声,对面的张佩纶浑身一震,却也终于慢慢的平复下来。
“幼樵兄……”,看着对面满面泪痕的张佩纶,任令羽心中一软,声音便也放低了些,“马江之战已经过去七年了,幼樵兄再百般自责,也是于事无补。幼樵兄若当真有心补救,还是多把心思放在眼前吧。”
“眼前?”,张佩纶低头略作沉吟,再抬头时眼中已又是一片清明。
“多谢治明当头棒喝,张某一时失态,让治明见笑了。”,张佩纶自衣袖中掏出一条月白帕子,擦了擦眼角,这才重新看着任令羽,正色道:“治明所说的眼前,莫不是我们东边那个邻居?”
“正是!”任令羽点头道,“任某不愿接受中堂大人的美意,也正是因为我们这个蠢蠢欲动的东邻。”
“嗯?”,张佩纶脸上露出明显的诧异之色,“愿闻其详”,他继续道。
“幼樵兄既已看过任某所写的《日本兵备略》,想必也知道,自光绪十四年我北洋海军成军以来,倭寇因慑于我海军之威,大肆购船购炮。不过区区三载光阴,其已由英吉利和法兰西国添购新式快船3艘,其本国亦有2艘快船在建,再加上任某所献的那艘船模所代表之快船,倭寇水师之战力已渐凌驾于我北洋海军之上!”
“而这三年间,我北洋海军却未添一船一炮!”,张佩纶的眉头已经紧紧蹙在了一起,脸上亦已是一片凝重。
“还是那两个字――掣肘!”,任令羽冷冷的道,“不说幼樵兄,就是中堂大人,又能奈中枢诸君子如何?早在北洋成军之前,中堂大人就已定下了成军后3年间的购船大计,若不是京中那些君子们的重重掣肘,我北洋海军又何以成军3年而只添“平远”一舰?”
所谓已定下3年内购船大计,却也不是空穴来风――据任令羽在水师学堂看到的《北洋海军章程》,早在3年前即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时,李鸿章就已经开始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规划海军未来的战舰补充计划了。而恰恰也是在1888年,素来以刚正不阿著称的丹翁阎敬铭因年老体衰而告老还乡,而接掌户部尚书的,却是那个与李鸿章素不相能的翁师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