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各自为战(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十三章各自为战

“柱国说的好。  ” 赵德言说道:“河东和汾阴城内的少帅军估计不过三、四万人,并非少帅军主力,但是却有如此众多的投石车和巨型床弩,那长安城的少帅军主力恐怕拥有的投石车和巨型床弩的数目就更多了。  我军攻打河东和汾阴就已经损失惨重了,长安城怎么可能拿得下?而且少帅军重兵云集长安,围困李阀军前前后后差不多两个月了。  少帅军拥有如此众多的远程武器,李阀军怎么可能守得住?所以我怀疑少帅军是不是想诱我深入,然后把我军全歼在长安城下。  因此可汗,我也建议即可撤军。  ”

康鞘利接过话头又说道:“可汗,细细想来。  我大军从太原南下以来,虽然一路上遭到了少帅军不停的袭扰,但是敌军却从来不和我军正面接触,总是一触即退。  沿途不停的撤退,甚至包括临汾和上党这样的重镇也是稍事抵抗就即刻撤离。  经我军多方查证,现已知晓阻击我军的乃是少帅军的秦琼和辅公佑部,大约一共四万余人。  由于这四万人的袭扰,我军从太原出发到临汾市走了整整十一天。  可以说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的突然性。  少帅军无论是从长安或者洛阳都有足够的时间调动部队把我军阻击在临汾或者上党。  更或者少帅军可以从更近的河东和潼关两地抽调军队,加上秦琼和辅公佑部,总数绝对超过了十万人。  有这十万人坚守临汾,实话实说。  我军全军即使攻打临汾,短时间内也根本就没有可能攻克临汾。  可是少帅军却没有这么做,而是一退再退。  ”

“他们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放弃大批地领土,这么做的原因只能有一个就是想把我军引向长安,而且我现在也终于想明白了为什么敌军不停的袭扰我军。  其原因因该有三个,其一就是少帅军通过不停的袭扰,虽然不能够大量的杀伤我军。  但是却可以消磨我军的士气。  其二:少帅军通过不停的袭扰,可以延缓和拖延我军地行军速度。  而其主力则可以在长安城下从容的布置。  当我军占领了临汾之后,少帅军地袭扰就变得越来越少了,这就表明少帅军已经在长安布置完毕,正张网以待,就等着我大军上套了。  其三:之前少帅军从不和我军正面交锋,总是一触即溃。  他们就是想让我军轻敌,让我军认为少帅军不过如此。  认为少帅军不敢与我军正面交锋。  示敌以弱正是汉人惯用的招数。  等我军麻痹之后,在长安城下一举将我军……”

突利没有说话,只是转过头来望着李世民。

李世民的心理矛盾得很,一方面他认为康鞘利和赵德言的话说得十分正确,他内心也认为这很可能是少帅军诱敌深入的阴谋,联军如果继续向长安前进,恐怕是凶多吉少,最乐观的结局也是两败俱伤。  为联军被击溃甚至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却更大。

而另一方面他又不停地说服自己这不是真的。  因为倘若联军就此退兵。  那么长安故城中李渊亲自率领的大约还有六万多的李阀军就毋庸置疑的彻底完蛋了。  这种情况下,即使自己能够率领着几千李阀军随着联军安然无恙的退回太原,又还能有什么作为呢?为了此次起兵,李阀军在太原以及周围的郡县先后征集了十余万士兵和大批的钱粮,如今全部打了水漂。  不但是兵源和钱粮都枯竭了,而且李阀军还欠了东突厥一大批地债。  而各郡县的税收已经是收到后年的了。  就算东突厥不逼债。  就算各方势力都不来攻打太原,只怕也会发生大规模的民变。  那么剩下的唯一的一条路就只有彻底投靠东突厥了。  李世民地心理一片冰凉,但是他不甘心呀!

当李世民看到突利征询的目光,他原本没有任何表情的脸挤出了一点笑容,反问康鞘利道:“国师和柱国说的话都很有道理。  只是世民有些疑惑不解。  既然少帅军想把我军引到长安,那么屈突通和麻常部正常的做法就应该是撤兵退让才是,可是他们非但没有撤兵,相反还留下来凭城死守。  这不是有些奇怪吗?更让人费解的是,他们大规模的重创了我军,这与把我军引往长安简直就是背道而驰。  他们把他们的实力放在我们面前。  无论如何不能把这样的行动和yin*我军深入长安联系起来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