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千里迢迢(1 / 2)

加入书签

李辰在电话里,显得很恼火,有一半是他心里真的很恼火,另一半则是故意做出来给彭飞看的,彭飞也很干脆,立马保证要警告尤敬国,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挂掉电话,李辰笑着对陈琳道:“再给这小子一次机会,要是他还不悔改,等我回来,让他好看。”

第二天一大早,李辰与许仪华、陈旭东坐乡里的车,直奔平树州的火车站。

在同意李辰的要求以后,徐平又在全乡遴选人员,参加李辰的“跑市场”队伍,最终,宣传科许仪华、经济办副主任陈旭东主动报名。

乡里让李辰、许仪华与陈旭东三人组成一个小队,去外面为土豆找市场,名义上,身为经济办副主任的陈旭东是队长,但在私底下,徐平交代陈旭东:一切以李辰为主。

陈旭东今年三十一岁,足足比李辰大了十岁,,他中专毕业以后进入乡政府工作,先后在农经站、农业服务中心、经济办工作,二十四岁担任农经站副站长,二十六岁调到经济办,任副主任,在这个岗位上已经蹉跎了五个年头。

陈旭东自认也是有抱负、有想法的,他最看不惯的人就是彭飞,认为自己的能力并不比彭飞差,如果彭飞不是有一个姐夫做乡长,也不见得能爬到他的上面,成为副乡长。

这一次乡里大规模种植的土豆正好遇上滞销行情,陈旭东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别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如果能够解决,那就可以凸显他的能力,这是谁都不能抹杀的成绩。

就算他出去以后,徒劳无功,但是在别人都退缩的情况下,能够站出来,领导也会记住他的好,并不算失败。

所以,陈旭东这次才主动站出来,要为自己搏一个前途。

这次同行的其他两个人,许仪华、李辰都比陈旭东小好几岁,陈旭东认识许仪华,也专门打听了一些李辰的事情,知道这个年轻人似乎来头不小,有县委书记撑腰,加上徐平的关照,他也没有要与李辰别苗头的意思。

但是他觉得李辰太年轻,刚刚毕业,真要做起事情,肯定没什么经验,三个人当中,论年龄、论职务、论经验,他都当仁不让。

在这件事敲定以后,陈旭东一直都在琢磨,要怎么说服李辰,按照自己的计划行动。

为了取得销售成绩,陈旭东确实花费了不少精力,制订了一套工作计划。

“李辰,听说你是从申城来的,一定去过不少地方吧?”上车后,陈旭东主动跟李辰攀谈起来。

李辰对陈旭东的印象也不错,长坝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大小小上百的干部、工作人员,最后真正愿意站出来的,也就只有许仪华与眼前这个人而已。

许仪华这个文青,冲动一点可以理解,陈旭东一看就是老机关,也能够站出来,不容易。

李辰摇了摇头,微笑道:“陈主任,让你见笑了,我是江海人,在申城读的大学,除了这两个地方,也就在来长坝的途中,在西平停留过两天,领略过大西北的文化风貌,别的地方,还真没有机会见识。”

陈旭东略微有些意外:“申城是大地方,你是见过大世面的,这次出来跑市场,我们可就都指着你的妙计了。”

不管陈旭东如何想,他还是准备先与李辰搞好关系,人家来头大,有背景,不是他这种平头百姓可以冒犯的。

陈旭东在机关里熬了这么多年,虽然看不惯有些事情,但也没傻到要去挑战。

平常他抱怨最多的,就是自己没有背景、没有上面的关系,痛恨那些有背景、有关系的,但那是因为他没有,也搭不上,真有机会摆在他面前,他也很想抓住。

陈旭东觉得,这次出来,是他最明智的抉择,就算什么事情也没有做成,能和李辰搞好关系,就有可能与党委徐书记,甚至县委宋书记搭上关系。

这样的机会,千载难求。

当然,他也下定决心,一定要拼尽全力,搞出点成绩来,不但是自己有成绩,关键是能够帮李辰做出成绩,对方才会看重自己。

见陈旭东如此客气,李辰也笑着道:“妙计谈不上,总而言之,我们这次出来,一定要齐心协力、要群策群力,想尽一切办法,将土豆卖出去。”

他们这次出来的第一个目的地并不是平树州,平树的经济并不发达,而且下辖各区县普遍大种植土豆,原本不大的消费能力,早就饱和,根本不可能找到市场。

李辰选择的第一个去处是邻省巴蜀的省会锦城。

相比西海,巴蜀是西部经济实力较强的省份之一,而且在地理上,与中东部地区的联系更紧密,巴蜀省省会锦城,更是全国排名靠前的大城市,与平树不可同日而语。

经过平树直达锦城的火车,每天只有下午一趟,长坝乡已经通过州里的关系,为他们买好车票,在街上吃过午饭以后,李辰他们三个人就登上了火车。

火车准点到达锦城是第二天中午十二点十五分,也就是要开行二十多个小时,途径西平、金城等地,并且要绕行甘陇等省,全程一千多公里。

铁路途径并非最近的方向,平树州最南边本与巴蜀省接壤,也有公路连通,只是那个方向地形复杂,路况较差,旅行极为不便,所以李辰他们还是选择了最省心的火车。

州里出面买的车票,是两张软卧下铺、一张上铺,都在同一个车厢里,李辰将下铺让给许仪华、陈旭东,他睡上铺,对面的上铺暂时还没有人,他们三个说话也方便。

李辰就问起陈旭东的工作:“陈主任,我刚来,对长坝的情况还不了解,你能不能跟我说说咱们乡的经济情况。”

陈旭东所在的经济办主管乡里的经济工作,他对这一块也确实下了功夫,当即说道:“长坝乡的经济情况其实很不理想,主要还是农业这一块,过去以小麦、青稞等粮食作物为主,还有油菜、蚕豆、豌豆等,种植规模都不大,今年推广土豆种植,没想到就遇到全国性的产品过剩,如果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种植业,长坝乡也有一些养殖业、畜牧业,但是规模都不大。

“主要制约因素还是市场太小,乡下养猪、养鸡、养牛,一般只能在乡里,最多送到县城,需求量有限,到县里又竞争不过人家,但靠本地,规模上不去,也没有人愿意搞。”

“除了这些,乡里的工业几乎等于零,只有一家砖瓦厂、一家面粉厂、一家工艺制品厂,几个小作坊,产值都很低。”

“没有工业,本地的商业也就很萧条,基本就是长坝街上那几家铺子,每到逢集的时候,街上才会热闹一点,每年收获的时候,下来倒卖粮食的,也是些外地人。”

“乡里也有些农民外出打工的,一般都是去西平,也有去金城、锦城等地的,但是总数并不多,出去也只能打小工,对本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

“要说制约本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位置太偏,距离大城市的距离太远,出去的交通又很不方便,坐个火车还要跑到几百里外的平树。”

李辰一边听,一边点头。

陈旭东说的这些,很全面,又条理清楚。听他这么说以后,李辰对长坝的经济情况,已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不佳,这都是制约长坝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很难改变的客观条件。

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这就决定了本地的商品很难运出去,就算运出来了,成本也很高,在竞争中没有优势,还是会被淘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