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他的外婆(1 / 2)

加入书签

从那天起,吴若初和魏荣光每个周末都能在陶氏面馆固定地见一面,吴若初从面馆下班后,魏荣光会把她送到车站,两人并肩走一小段夜路,吴若初总是恨不得车站远在天涯海角。

这样的相处已经足够宝贵,她并不贪心,因为她一直都知道,她在魏荣光心里并非没有地位,她愿意等。

面馆的工作也很称心,陶阿姨、厨师伯伯和其他服务生都像家人一样温暖可亲,吴若初本来就是热诚好客的性子,她一来这儿,客人都增加了不少。她做事麻利,端起盘子身轻如燕,哪怕在最忙的时候也丝毫不乱,走起路来就像踩着舞步,里里外外跑了一整天都不喊累,一想到下班时就能见到魏荣光,她上菜的姿势都要灵动许多。

陶阿姨有时也会跟吴若初讲起魏荣光的一些童年趣事。陶家和魏家关系向来不错,陶阿姨是看着魏荣光长大的,知道他几岁把人家停在路边的汽车的排气管给卸了,几岁从他们家海棠树最高的树枝上摔下来,几岁被他外婆用扫帚追着打,结果没打几下,那只上了年纪的扫帚就先牺牲了……

吴若初听着止不住地笑,陶阿姨看着她亮亮的眼睛,心下早就明白了几分,又想到魏荣光家里的坎坷,不由得长叹一声,“唉,小荣也怪可怜的。”

吴若初知道陶阿姨指的或许是魏荣光妈妈的事情,便没敢多问。自从她来到这里上班,关于魏荣光的闲话比在学校时听见的还要多。但她天真地以为,这些事都无关紧要,她就是爱他,不管他家曾经发生了什么。

又是一个周末,店里颇有些忙碌。魏荣光过来点了一份常吃的细面和炒菜,吴若初躲进厨房里给他剔花椒蒜头的时候,听到他在外面跟陶阿姨说些什么。

大意是刚接到一个电话,汽修厂里有点急事,他现在必须赶过去,问陶阿姨能不能到他家里去一趟,帮他照料着外婆吃点东西,外婆这两天有点咳嗽,身上没力气,东西也不怎么肯吃,他不太放心。

陶阿姨答应了下来,他谢了几句就走了。吴若初从厨房出来,陶阿姨想接过她手里的饭盒,她却紧攥着不肯撒手,“陶阿姨……”

这时大门处突然爆发一阵哄闹,门帘乱舞,竟是许久没来的一行客人大驾光临,陶阿姨见状,连忙迎上去寒暄,欢迎词说个没完。

客人们轰隆隆入座后,吴若初见机行事,挤到陶阿姨身边,小声撺掇道,“陶阿姨,你看……这么多老客来了,你失陪也不太好吧,要不……我去给魏荣光他外婆送吃的,我保证会照顾她把东西吃完,你给我带个路就行了,怎么样?”

陶阿姨倒没觉得不妥,吴若初又不是什么外人,再者,那些客人非说要跟老板娘喝两杯,她确实是不便走开,免得人家说她躲酒。于是她应允,把装着饭盒的塑料袋打了个结,对吴若初说,“行,我先带你过去。”

吴若初暗自欢欣鼓舞,小鸡啄米似地点头。

陶氏面馆离魏荣光家很近,走了五分钟便到了。吴若初这才知道,原来魏荣光的住处竟是这样一间小院。

院墙上有繁盛的花树向外伸展大片枝叶,吴若初认得那枝头上跃动的是海棠花,红中带粉,摇曳如雾,花期大概已经临近尾声,一朵朵花带着半凋的缥缈,像是美人倦容。

陶阿姨从口袋里掏出钥匙,伸向门上的锁孔,开锁的动作熟练极了,她似乎经常在魏荣光回不来的时候过来照看他外婆。那扇木门饱经风霜,伤痕累累,上面还有一些不易察觉的凹陷,像是被人用脚欺凌式地踢过,吴若初看了不由得悄然心惊。

院子里铺着青灰色的石砖,走上去颇有些幽凉的意味。院中仅有的植物,除了那株高大繁茂的海棠树,就是随处可见的深绿色苔藓和风中摇头晃脑的杂草。

海棠树垂下的花枝拂过吴若初的耳垂,微痒中带着极淡的香气,令她忽然想起,多少次,当她恍恍然靠近魏荣光,在他身上嗅见的就是这种花香,淡到无以捉摸,像是骨子里携带的胎记。

屋前的台阶上染着褐色的药渣,陶阿姨提醒她不要踩到,她倒不介怀,脚步轻灵地踏过。屋中的陈设只会比她预想得更加陈旧,就连喜气的年画也透着暗沉,一张有些年头的木桌靠墙摆着,上面放着一台老电视和一只很有古董气质的座钟,散乱的秒针声听起来只觉非常缓慢。

左侧是两扇开着的房门,其中一扇传出断断续续的咳嗽声。陶阿姨循声走去,打开房里的灯,“阿婆,好点了吗?我们来给你送吃的了……”

吴若初规规矩矩地跟在陶阿姨后面进了房间,床上的老人闻声抬头,用浑浊的眸子打量着来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