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婆罗洲(1 / 2)
朱由检又对即将发给郑芝龙的急件仔细查看了一遍,确信没有误差,这才收拾起来,他要感谢斯佩克斯,给自己、给婆罗洲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选择,一种他几乎要遗忘了的管理体制。
如果选举制度在大明内地突然空降,必然会遭到士林的猛烈反对,这些大明的精英阶层,实际上也是大明的特权阶层,他们受到圣贤书的影响,是及其保守的,任何新鲜的事物,凡是圣贤书没有记载的,又损害他们特权地位的,他们一定会不惜用死谏来阻挡这些新生事物。
婆罗洲远离大明的核心统治区,又是新收复的土地,现在对大明的影响是及其微弱的,它根本就在大明士林的视线之外,即使曾经建立过超大帝国的蒙元,也未能征服婆罗洲,那里最多只是他们名义上的属地。
如果在婆罗洲上实行选举制,岛上必然营造出一种以商人为主流的政#治文化,商人将成为岛上的政#治精英,普通百姓既没有经济实力也没有时间精力去参加选举活动,这将有利于提高岛上商人的地位。
士农工商,连商人都可以担任省长、知府等,按职业划分的不平等,必然会在政#治生活中逐渐消失,即使不平等任然存在,那也是经济上的不平等,有穷人与富人之分,这完全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逐渐消除的。
荷兰人在岛上建立了初步的商人文化,已经为大明打下了基础。
婆罗洲将成为大明的政#治试验田,它对整个大明的影响是微弱的,可以忽略不计,即使选举制度失败,岛上经济衰退,朱由检也可以接受,反正有大明这颗大树,一个婆罗洲暂时还不会成为大明的晴雨表。
如果婆罗洲上建立的选举制度成功了,说明汉人也适合选举制度,它将为朱由检,为大明的发展,提供一条全新的道路。
让农耕社会瓦解,迅速建立起现代国家,就像日本的明治维新、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那样,大明不再依靠体量上的庞大,而是以列强著称。
朱由检也曾考虑过,现在婆罗洲上的汉人很少,他们不太可能脱离大明而独立,岛上的汉人需要大明的绝对支持,而大明的海军和自己的后世经验,恰好可以为婆罗洲的即将建立的选举制度保驾护航。
在政#治体制上,大明到底要走向何方,朱由检曾多次考虑过,但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也就是说,他也弄不清什么样的体制最适合大明,他只知道,现在的皇权绝对不适合大明,数百年一个轮回,根本不能推进社会的进步的,愚民政#治以及走进了死胡同,一旦与西方的现代制度大碰撞,大明就会被击得粉碎。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体制才适合大明?是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制度吗?
朱由检原本还在回避这个问题,以人的正常生命值计算,那不应该是他考虑的问题,至少现在不必考虑这个问题。
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的选择,必须考虑本国的文化、历史、现状等,探索社会制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知道前面到底是平坦还是陷阱,必须不断调整、修正,虽然朱由检有后世数百年的经验,却不能为大明提供一条永久的道路。
按照朱由检的理解,将来的政#治制度,除了极度落后或者自然资源极端丰富的国家,还会存在君主掌权,现代国家基本上只有三种模式。
一是以英美为代表的选举制。
日、法、德等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发达国家韩国、巴西等,基本上都实行这种政#治体制,这是最主要的体制,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纳,虽然落后的国家采用这种政#治体制后,并没有让国家走上发达之路。
这种制度的优点,是名义上每个公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他们因为自己的国籍而感到骄傲,国民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宽容性强,不管国家是发达还是落后,国民的生活不会压抑,因为他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管行政官员是否听取。
但这种制度也有自身的不足,由于每个公民的意见、性格、需求等不一样,国家又强调个性的独立,因而很难找到找准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利益,这种模式虽然能预防独裁人物的出现,但国家的大政方针缺少灵活性,对国际国内的热点变化,反应比较慢,容易在争吵中错过采取措施的最佳时机。
朱由检根据后世的经验,这种模式要深入人心,没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酝酿,国民素质积累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很难深入人心,容易被一些利益集团所绑架,给民族、国家带来重大的灾难。
泰国街头“红衫军”与“蓝衫军”的对立,差点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动乱,台湾街头“百万民众倒扁运动”的闹剧,成为国际的笑料,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