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已经够吓人了(1 / 2)
走出仙居殿的贺兰敏之心情挺沉重的,他清楚武则天重用这些人,会给大唐朝堂带来什么。
他已经说不上是先知先觉,还是后知后觉,或者说是历史上这些“酷吏”的名声让他有这样的判断,反正他觉得,武则天进一步的清洗会接着进行,大唐的朝堂上将充满血腥。
虽然这样的事不太容易让人接受,贺兰敏之不希望在他所推行的一系列新政刚开始实行就被政治上的博弈所影响,但他也知道,政治斗争是免不了的,而且总有人要死的,武则天想直接当皇帝的心态已经表露无疑,她都已经直接说了。要当皇帝,好这样一个女人当皇帝,遇到的阻力肯定不会小,反对的大臣也非常多,她肯定要下手再除去一些妨碍她亲政的人,让这些人成为骇猴的鸡。
借李显、李贤的事除去了大部大唐宗室王,武则天称帝的阻力少去很多,但这不等于在清除宗室王时候支持她的那些人,在她踢开李旦,自己当皇帝时会再支持她。大唐的天下是姓李的,不是姓武,也不是姓其他的,由李姓的皇子当皇帝,即使武则天实际掌握大权,许多大臣还是能接受,但要是武则天自己称帝,改唐为其他朝号,那谁也没办法预料到时会有多少大臣站出来反对。
贺兰敏之清楚,历史上武则天执掌大权到称帝,费了好多年的时候,但现在的历史完全不一样了,武则天在李治死后不太久,就想自己当皇帝了,虽然说她不可能马上提出称帝,肯定还会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酝酿,造势,清除异已,但这个时期不可能持续十几年的。即使武则天造势再成功,取李姓代唐,那还是不可能被大多的大臣所接受的,他们事忠的是大唐,而不是武则天当皇帝的国家,这与武则天代李家子嗣执掌天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想到这,贺兰敏之有点隐隐的担忧,他担忧的是武则天敌不过众臣的反对,在仓皇登基后被迫取消帝位,那样她的命运肯定很悲惨,而他这个被武则天选定的武家子嗣也会跟着遭殃。
在想了这么多后,贺兰敏之也顿然明白,他现在和武则天是同一根线上的蚂蚱,命运是一样的,武则天要称帝,只能帮助她成功,不然会跟着一起倒霉,接下来要做的只能同仇敌忾,一致对外了!
只是他有点想不明白,为何武则天却不让他参与到杀人,清除反对大臣的事上,难道武则天只是想让他保持一个清白名声,得以有名望继续掌领政事堂,号令百官吗?这念头冒上来,贺兰敏之又有点头绪了,看来武则天很可能是这样的安排。
这个念头冒上来,贺兰敏之人轻松了许多,既然武则天不想让他漟这浑水,那他也乐得清静,不去理会这些事,害人的事就交给原来历史上的这些酷吏去做吧,让他们背上恶名,到时他再扮作一个正义道士般的人物,以手中权力清除他们,为民除害,那样很可能会进一步获得名声,威服众臣,甚至可以招抚到更多被吓的胆战心惊的大臣们。
诸多念头翻上来,快步在宫内行走的贺兰敏之心情已经很不错了,他也相信,武则天是非常有手段的,她肯定不会这么急功近利,忙于登基的,她要他做的事还未有结果,群众运动没充分发动起来,民意支持不足,众臣同样还未被打击分化,当皇帝的李旦依然浑浑噩噩中……接下来时间至少武则天要拿出一些手段,吓的李旦不敢再当皇帝,自己提出“辞呈”,将帝位交给其他人才可!——
贺兰敏之所料不错,过了年后武则天非常凌厉地使了几下手段后,她就“偃息旗鼓”,暂时没有了进一步的动作,她的意思是让百官们先适应一番,神经放松一下再举行下一步的动作;则天门外那一番热闹的举动后,也再没有大规模的“群众活动”,接下来一段时间,朝廷主要的动向就是关注新政的实施,百官主要的精力也投到这方面去。改革的事牵涉方面太多,主要的官员都有要负的责,他们不敢失职,兢兢业业去做事了,以免特殊时刻惹上什么麻烦事。
不过武则天也只安静了不到两个月,差不多就在上官婉儿被培训好,进宫服侍她之时,进一步的举动又开始了,不过率先登场的是她要求贺兰敏之所做的事,她借这事临时发挥了一些手段而已。
四月,雍州人唐同泰在洛水中捡到一块石头,上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字,将其献给武则天。武则天收到唐同泰所献之物后,非常“惊喜”,命人将此石供奉在宫中,称之为“宝图”,特赏赐百官大宴一场,当场授唐同泰为游击将军。
几曰后,武则天举行拜受宝图大典。
这场带祭祀姓质的受图大典非常隆重,朝中文武百官,各州的都督、刺史大部都到场。武则天带着战战兢兢的皇帝李理先祈祷昊天上帝,恭拜洛水之神,让百官给自己加尊号曰“圣母神皇”,并将“宝图”称为“天授圣图”;将洛水称“永昌洛水”,禁渔钓;尊洛神为“天中皇后”,建洛神庙;将嵩山称“神岳”;在拜洛受图坛前立“天授圣图之表”碑作纪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