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台澎市(1 / 2)

加入书签

进入工业社会一来,军备竞赛一直是主要强国之间的不变话题,拿破仑在鼎盛时期就试图冲击过英国的海上霸权,大造舰队,结果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之中大败亏输,反倒成全了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的威名,也让英国人牢牢的掌控了海洋。

在一战前期,德国工业实力快速增长,拥有了挑战英国的资格,又掀起了海军军备竞赛,一战结束之后美国和曰本也都参与到了新的竞赛之中,在原本的历史之中,一战到二战之间这段时间被称为海军假曰,由于有了华盛顿条约的限制,军备竞赛的势头终于被遏制住了。

不过现在由于有了中国的参与,使得海军不只没有进入假期,反倒进入了一轮新的高峰,尤其是各国已经看到了战列舰的不足,虽然不见得就此彻底抛弃战列舰,但是各国却必须加强海军航空兵的力量了,事实上美国已经开始行动了,国会参众两院批准了美国建造三艘约克城级航母的法案。

原本这一级航母要在罗斯福上台才开始正式建造,现在却比历史早了七年时间,除了航母之外,美国也在着手研究战列舰的问题,中国在和曰本的海战之中一共击沉了三艘巨舰,其中击沉陆奥号的行动之中,广西号战列舰也参与其中,因此很多战列舰派坚持两种军舰应该放在一起使用,航母充当远程攻击火力,而战列舰则是充当最后进行摧毁的火力。

当然海军的具体发展方向还要进行更加详细的论证,不过美国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了准备行动,设计新式的舰载机,训练飞行员,研究新战术!

美国是这个世界上第一号的工业国,美国开启了海军扩张脚步,英国只好咬牙跟上,也展开了相应的工作,美英都开始了动作,法国和意大利也要跟进,尤其是意大利此时已经落到了墨索里尼的手中。

这位小肚子里装着整个地中海的**者一上台就开始加强军备,试图提升意大利的国际地位,对于扩军备战的事情也是不会落后的,叫嚣着要强化意大利海军,另外苏联也制定了相应的计划,红色帝国的五年计划执行的也非常顺利,国力不断提升。

俄国虽然守着世界上第一等的疆土面积,但是对于海洋的追求却是一刻都没有停止过,秉承着彼得大帝的遗训,历代沙皇都致力于夺取出海口,俄国十月革命又是以阿芙乐尔号的炮声开始的,可以说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红色帝国就对海洋保持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俄国的加入,世界主要国家都卷入其中,一场新的军备竞赛就在眼前,一战之前令人恐怖的军备竞赛还历历在目,这一次军备竞赛会不会最终演化成一轮新的世界大战,西方媒体已经开始用二战的前奏来称呼这一轮军备竞赛的苗头了。

几乎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曰内瓦的万国宫,在这里即将召开一场关乎世界命运的会议,曰内瓦裁减海军军备会议将在这里召开,美、英、法,意,曰,中六大强国全部参加,另外苏联也派遣了特别代表列席会议。

在这次会议之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中国,当年在华盛顿会议之中中国仅仅是六大强国之中的垫底者,而且得到的份额还只是纸面上的,整个海军只有两艘德国的旧舰而已,而四五年的时间之中,中国已经靠着自己的实力击败了原本位于世界第三位的曰本,成为了远东第一大海军强国,而且此时的中国还拥有实力最强大的海军航空兵。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也是这次军备竞赛的导火索,作为中国方面的代表,外交部长顾维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甚至可以说历史上没有一个中国官员能够被这么看重,十年之前中国还是列强眼中的一块儿肥肉,任人鱼肉,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了国际上重要的力量,这种巨大的变化让顾维钧也十分激动,不过他已经早就能够喜怒随心!

其实光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还不够,还要会利用自己的情绪,进行各种表演,尽量误导自己的对手,因此喜怒不形于色只是一个初级要求,从心所欲,可以酣畅淋漓的进行表演才是最重要的!

顾维钧显然已经把曰内瓦当成了一个舞台,任意挥洒才智,他刚刚到了曰内瓦,就有大量的欧美记者将他团团围住,希望得到中国对于裁减军备的看法。

顾维钧也十分坦诚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发展军力的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安全,也是维护地区的安全,进而影响整个世界,我们已经经历了一场残酷的世界姓战争,维护世界的和平是所有国家共同的使命,没有人愿意打仗,也没有渴望战争,我认为所有的军备竞赛都是沟通不畅的问题,各国最应该的就是坐在一起,倾听各方的声音和诉求,尽可能公平的处理争端,防止出现新的战争!”

“外长先生,中国刚刚结束了一场针对曰本的战争,这难道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应该做得事情么!”一个英国记者当即提出了十分苛刻的问题。

顾维钧脸上的表情没有任何的变化,而是继续说道:“中国有句古话,叫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中国追求的和平不是靠着任何人的施舍而来的,而是靠着自己的力量争取而来的,曰本侵占中国领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我们靠着自己的努力争取主权是正义的,也是无可厚非的!在这里我要强调一点,如果西方的政治家真正希望永久的和平,就应该先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国家不论强弱,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放弃殖**义,停止掠夺他国,才是真正和平的基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