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朝议(2 / 2)
紧接着,便有加盖了李唐国玺的李煜诏书以及宋皇的讨贼檄文颁给众官员看。
官员们心知肚明,什么话该什么话又不该,一些唐国的官吏此刻倒是没有什么话好,而且王朴的极为在理,字字句句也步入心坎中。
曹彬、潘美等将领也只在一旁听王朴这么,他们充当的基本上是个看客与维护现场秩序的工作人员。
……整个朝政持续了整个上午,最终倒是出了一些结果,不过都是一些明面上的事情,只有那些暗地里的事务,都是自己人商议。
当下,安抚便是最有效的手段,对于唐国的政务、军务而言,文官则由韩熙载、龚慎仪、徐铉等人为重,他们在唐国士林间的名气也大,处理唐国的政务;武官这边禁军则交由林仁肇,其余则交给呙彦、马承俊、卢绛等人处理军务。
至于陈乔,在唐国士林间的名气也大,既然陈乔不想在大宋为官,赵德昭也不好勉强,改日若是大宋新开书院,倒是可以让陈乔在书院当个学究,其余如陈乔一般的官吏也得到了如此的待遇,总算没有浪费他们的才干。
对于安抚百姓,依旧沿用在句容、溧水那样实施的新政策,这一条政策在发布下去后,也让江宁府百姓的抵触心理减弱了,他们也更加拥护宋皇颁布的政策。
至于废帝一事,则交给林仁肇他们,林仁肇的手上有李煜的诏书、玉佩等,他有一个大唐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再此之下,直接废掉了伪帝,迎回李煜,韩熙载等官吏也装模作样地派去了迎回李煜的仪仗队,此刻也开始出发去了到开封水泥驰道上。
只是李煜如今在开封,他自然是永远也回不了江宁府了,这一林仁肇早就知道,他不过是给天下人做个样子看看。至于李煜的归顺并国之事,还得过些日子再来交待。
待唐国官吏走后,便是三国间的军政商讨。
至于战后之事,比如这次大宋官家赵匡胤广布檄文,三**队也开始一部分先回了国内,还有这次请(南)汉与吴越国相互出兵之事,赵匡胤早就想好了,他觉得还是给一些经济上的便利,譬如两国开放市场,宋国给吴越国提供修建水泥驰道,连通从润州到杭州的两地线路,这样也会方便两地的交通……其余也会稍微给吴越国一甜头,至于(南)汉国那边,植廷晓倒是没有提出任何条件。
这是三国间的事情,并没有唐国官员在场,整个三国将领商议的时候,钱俶的脸上倒是有一丝不自然,他隐隐约约地听出了曹彬话中的意思,看样子土地是不可能从唐国那头拿到的。
钱俶忽而又想起那夜赵德昭带给林仁肇的话,心里头就越发不是滋味了,将士出兵征伐,横扫疆场,难免会出现军纪不不严明的事情,可是赵德昭却吩咐那些偷盗百姓财物的士兵每个人领受二十军棍,这等同赤.裸.裸打自己的脸皮,这次自己亲自率领吴越军北上相助,已经有了天大的功劳。
何况眼下战争也胜利了,钱俶想得到更多的利益支配,至于宋国方面打算出人力修建从润州到杭州的水泥驰道,钱俶也不知宋国这个打得是什么主意,若是此道打通了,对于吴越国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是以相争不下,钱俶心里想的是趁此机会占领常州等地的一些唐国领土。
宋国这头自然并没有答应吴越国的请求,一是大义上这一场征唐之战,是讨伐伪帝,匡扶正统之战,战后还要扶立李煜,并没有涉及到了土地;若是涉及土地,自然还有一个汉国也要插手进来,只是这一次植廷晓倒是十分镇定,并没有任何邀功请赏一类的动作;再者若是都割了唐国的土地,等于养肥了汉与吴越国,这样对大宋未来的部署也是极为不利的。
一直以和善著称的钱俶,这一次却是怒气冲冲,直接出了光政殿而去,往自己的营地上走去,后来闻讯而来的赵德昭便直接赶去了钱俶安置在城内的地方,赵德昭倒是想知道一向文弱的钱俶怎会如此坚定。
不过一想到钱俶的表现,忽然间赵德昭想起了历史上那个劝钱俶归顺大宋的高僧延寿,高僧延寿乃徳韶之法嗣,钱俶信佛,热衷佛道,是以若是一个得道高僧对钱俶了归顺一事,钱俶自然也会考虑的,只是赵德昭也不知高僧延寿现在在何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