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九重门(2 / 2)

加入书签

很快,洪天宝在网络上就去得了一个响亮的称号:文化使者!

文化使者将早已失传的老祖宗创造出来的文化重现光芒,让辉煌的文化继续流传下去。

中央对这次挖掘给与极为高度的重视,立即再次增兵把守。

将木鸢妥善保管好。洪天宝等人再次进入地道,来来回回,大家都不知道进了多少次,却乐此不彼,尽管里面还是危险重重,依旧抵挡不住大家的热情。

这时候,大家看到是一首名为“九重门”的古诗,清楚地刻在石壁上。

“居然是九言诗。罕见呀!”方教授说道。

众所周知,我国古诗以唐朝为界,分为古体诗跟近体诗。

古体诗没有固定的诗行。也不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而近体诗分为绝句跟律诗,它们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也都是五言跟七言为主。九言诗十分罕见,源远流长的华国文化历史却找不出几首九言诗。

我国古代诗歌体裁的划分,很少有论及“九言诗”的。现在所知的最早一首完整的九言诗。是元朝天目山和尚明本写的一首《梅花》诗:“昨夜东风吹折林中梢,渡口小艇滚入沙滩坳。野树古梅独卧寒屋角,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半枯半活几个瘦蓓蕾,欲开未开数点含香苞。纵使画工善画也缩手,我爱清香故把新诗嘲。”可以看出,此诗遣词画境水平虽不很高。颇似“打油”。 九言诗写得好的,当为明人杨升庵的一首《梅花诗》:“玄冬小春十月微阳回,绿萼梅蕊早傍南枝开。折赠未寄陆凯陇头去,相思忽到卢仝窗下来。歌残《水调》沉珠明月浦,舞破山香碎玉凌风台。错恨高楼《三弄》叫云笛,无奈二十四番花信催。”这已经很有九言律诗味道了。

大家细细研读这首《九重门》的九言律诗,一个个都拍手叫绝。他们都是搞文化的,不难欣赏出这首九言律诗的韵味。

而孔老、方教授等人却皱眉,九言诗是作得好,但这不是关键。现在不是赏诗的时候,最终还是要找到蕴含在诗句里面的关键词,找到开启石门的钥匙。

大家聚在一起分析诗句一大阵子,最后孔老朝洪天宝问道:“天宝,伱怎么看?”

“大家在研究诗句之前,是不是应该首先研究它的诗名呢?九重门到底有何含义?”洪天宝指引道。

众人一听,全都醒神过来,都有些惭愧,这么多人居然都将诗名给忽略了。

“不错,诗名才是一首诗的眼睛,应该首先分析诗名。”严老说道。

又讨论了一会,结果已经朝着正确的方向靠近了。九重门,顾名思义,大家猜测这扇石门会出现九层。每一层石门对应着九言诗的每一句。只有将九句诗一一吃透,方能打开全部整扇石门。

在场就有不少吃墨水的高手,议论一会,就将诗句大概吃透了,大家开始着手破解。

果不其然,石门被一层层打开,看得大家暗暗咋舌,心道这个陵墓建造者的思想也太标新立异了吧?专走不寻常路线,就是他们凝聚了国内最顶尖的高手,也搞得晕头转向,要是换成其他的盗墓者,真是来多少死多少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