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木子兴的往事(1 / 2)

加入书签

由于离开太久了,不熟悉地方的我只能跟着徐婷瑶走,没办法,你以为我愿意啊!谁让我不认识路呢?

过马路的的时候,我忘了走斑马线,被警察叔叔教训了一顿。

“你都这么大个人了,连这点常识都没有,我家的孩纸读幼儿园了都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有斑马线你不走,偏偏跟别人学跨栏。”

他叹口气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你说你跨栏也就算了,还跨不过去,真给你爸妈长脸,如果一个不小心裤裆被卡住了,你如何是好?”

我被教训得没了脾气,面红耳赤地低下了头听着,像个犯错的孩纸听老师训斥,其实我也是习惯性嘛,这么久没回到华夏了,而且这里变化那么大,我也忘了华夏的规矩了。

在非洲的时候,放假时,和兄弟们出去一般都是不走斑马线,因为围栏这东西很虚的,当地政府也不管交通规则这些事。

我们一般一个接着一个蹦跶着过去,像刘翔似的,那感觉,倍儿爽!回到华夏,谁他妈的知道这围栏是那么高的!!

徐婷瑶带着我重游一次以前常去的地方,她掏出了手机看了下,不知不觉都已经十一点多了,先去达叔的面馆吧。

我们以前下课后也是常来达叔的面馆吃东西,他做的桂林米粉在我们的印象中是最好吃的,下的料最足。

桂林米粉的品种可分为卤味米粉、生菜米粉、马肉米粉、原汤米粉、牛腩米粉等,秘方主要是在卤水里加入一些自制的调料,使味道更加鲜美。

步行在大街上,眼睛滴溜滴溜打转,哇靠,嘿嘿。

当我们来到面馆前,上面那个招牌写着“憨达面馆”,门面还是老样子,没变,达叔原名叫彭达,是个老实人。

他的面馆当初起这个名字是由于从小在村里一起玩的伙伴们都叫他“憨达”,因为他反应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小伙伴们没有鄙视他的意思。

当然,他肯定不是傻子,达叔是个踏实人,做什么事都会先推算一下后果再做,所以总是慢半拍。

但他的目光可谓是长远,所以这间面馆的名字就是等于他怀念过去的意思吧。

当我们进去之后,发现他的身边多了一个年轻小伙,我想,应该是他的徒弟吧。

虽然几年过去了,但是达叔还没有忘记我们,为什么呢?

因为以前我们常常在晚上下完课后都会来这里吃宵夜,达叔对我们当然有很深的印象。

片刻,他给我们端上了两碗桂林米粉,但徐婷瑶接到了一个电话之后就挺着急的样子,跟我说:“我有点急事要做,先走一步了,今晚再来找你,到时候电话联系。”

我还没来得及反应,她就从她的包包里拿出一台手机给我,跟我说“这是我的备用手机,一般情况都是用不上的,今晚记得等我的电话,我去找你吃宵夜。”

徐婷瑶连米粉都还没有动筷子就匆匆忙忙地走向门口,由于我消化能力强,实在是太饿了,两碗米粉被我狼吞虎咽地吃着。

周围的人像是看难民一样看着我,达叔也过来坐着,和我聊天。

“达叔,你徒弟吗?”我指了指刚才站在达叔旁边的那个小伙。

“算半个徒弟吧,他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达叔抽着旱烟跟我说道,脸上布满了惋惜。

……………

通过达叔的交流得知,那个年轻小伙叫木子兴,才20多岁,和我差不多年龄,可以说是个商界人才吧。

他是个农村人,在大山里居住,每天早上都要步行几公里山路才来到当时的学校,他的成绩很优异,常常考第一名。

后来读初中时,他们家实在是太赤贫了,拿不出学费,所以木子兴只能辍学回家干农活。

他是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但此时的环境不是他想要的。

失落,愁闷充斥着这个年幼的心。

农民们一年到头都在忙碌着,就只有过年那段时间是空闲下来的,过年前几天,全村的人都集结在一堆,一起去城里赶集。

无论有钱还是没钱的都去,有几个钱会置办一些年货回家,没钱的就当去城里图个热闹,开开眼界,回到村子里也好有和哥们吹牛逼扯淡的资本。

农民们都是淳朴细心的,心底无私天地宽,木子兴跟着大人背后,在队伍的最后面跟着

那些三姑六婆在前面热闹地讨论着这惊讶着那,表现出**裸的大山里出来的形象。

而木子兴从不参与这些没营养的话题,每次赶集他都很留心地看着周围做生意的人,听他们说话,看他们做生意的方式。

他的目光停留在一个地摊上,一个老人在守着这摊子,上面放着十几枚暗黄色的山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