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8章 金贵山皮(1 / 2)

加入书签

森林地区水汽多的原因有三:其一是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它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利用根系不停歇地吸收地下的水分,经过生理作用,又将水分不间断地通过枝叶散发到天空。

有人计算过,林木在长大发育的过程中。

形成一份重的干物质,一般大约需要蒸腾300~400份重的水分。1亩山阔叶林,一个生长季节需蒸腾1860000公斤水。

这样强大的蒸腾作用,好像抽水机一样,将水从地下抽上来,再喷向空中去。

这就大大增加了林区上空的水汽。

原始生态的森林地区的表层土壤,是经历了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残枝落叶的在生物和微生物不断腐蚀分解,逐渐形成了厚厚一层松软的富营养层,由于山皮的营养丰富,就使得大量的植物根系分布其中。

经过日积月累,形成了水吸附能力极强,而且松软的海棉状结构。

赵卫东在植树造林大会战劳动中,也发现了这个情况。

几乎所有的小型根系都充满十几公分的黑色山皮内,下面就的黄土就根本看不到小型根系,当然比较大一点的树木根系,才会深入到黄土的深处。

可以想象森林延续的时间越长,那层肥沃的山皮才能越肥厚。

由于可见,赵卫东当时正在挖掘的肥沃山皮是何等的金贵。

也可以说是大自然的恩赐。

这绝对是上千年乃至上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积累下来,才能形成的产物,更为难得的是,这层肥沃的山皮,有非常完整的生态链,充满生机和活性,虽然说小型植物寿命有限,不能成为千年万年的古木,小型植物短暂的生命结束后,遗体又成为养分补充山皮。

让山皮越来越肥沃,腾出来的根系空间,又有新的根系补充其中。

让这一层山皮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这层如同海棉般的山皮,渗水性和保水性也很强,在降雨的时候,比较长时间的小雨、中雨,基本上就被这层厚厚的海棉体吸附了。

根本不会流下山来。

这也就是过去山区,森林资源丰富的时候,虽然河岸的堤坝不高,却很少发生洪水泛滥的问题。

下比较长时间的大雨,河水也没有明显上涨。

很长时间不下雨,河水的流量还是很大。

可是后世,洪水越来越大,堤坝越修越高,可是还是不能避免洪水泛滥成灾,旱的时候特别旱,涝的时候特别涝。

很明显,就是后世不科学,违背自然规律的植树造林方式。

一直到到几十年后,林业部门才从无数的自然灾害中吸取经验教训,改变了持续几十年的造林方式。

其实那种植树造林方式,也是受时代限制。

当时的人们没有水土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当时的专家认为植树造林前把所有杂木,全部砍掉并把所有的经济价值不高的五花八门的大小树木,爆晒后炼山烧毁,希望为日后种植的经济林提供草木灰肥料,供经济林快速生长需要。

还有把肥沃的山皮全部翻过来,把肥沃的山皮埋到下面。

有利于经济林木对营养的吸收。

便经济林生长得更快,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种植的都是经济价值杉木、松木,可惜当时的专家谁也没有想到,大量种植的两种经济林都是针叶树,是耐旱林木,水分蒸腾量非常少。

这就造成林区上空的水分大量减少。

也就大量减少了林区的降雨量。

其实为了增加肥力而采取的练山、翻山,实际带来的是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充满生机活力的宝贵山皮,经过炼山、翻山之后,完全失去了活性,所有的根系都死亡腐烂,把山皮连结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关键一环断了,象松软的地毯般的山皮,因此也就成了一堆松散的泥土。

地毯般的山皮,是大山水土保持的最佳整体。

而失去活性后的山皮,在不断的风吹雨打中,所有的养分在三五年间流失怠尽。

因此山更贫瘠了。

所有裸露的土地,夏天在太阳直射之下,温度又高,很容易灼伤林木,而冬季在严寒之下,又容易冻伤林木,事实上如此的植树造林方式,不仅不能加快经济林木的生长,而且事实上造成生长缓慢的后果,而且林木的死亡率也不低。

而现在,大量的原始森林还没有被坏。

这就为森林植物的蒸腾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正常年景,普遍都是风调雨顺。

林区降水时,雨水先经过林冠后再落到地面上。

这层如同海棉状的山皮能够大量吸附水分,含水率非常高,而山皮之下的土壤,在山皮的保护之下,很多树木死亡后根系腐烂形成通道能够长期保存,使大量的雨水通过根系网络快速渗透到大地之中。

并在山皮和土壤中涵养大量水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