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0章 前车之鉴(1 / 2)

加入书签

赵卫东很清楚,未来的战争,都是高科技的战争,如果再象过去那样的人海战术,肯定是不行的,当然也应当说,伊拉克对于自己的现代化军备,过于依赖。

而缺乏失去高科技的指挥系统后的准备。

其实,如果伊拉克能够有最坏的准备,就是被瘫软了自己化防空系统,也可以用备用系统进行指挥,就不会出现毫无还手之力的情况,至少也要对方多付出很大的代价。

而且也可以多坚持一段时间,不会兵败如山倒一样。

根本没有象样的抵抗。

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志愿军的条件跟伊拉克相比,差得太多了,可是照样打胜战。

可见先进的武器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条件。

而最关键的还是使用武器的人。

赵卫东觉得,伊拉克方面根本没有做到知己知彼,不知自己一方的短处在那里,对方的长处在那里,而己方的优势有那些,对方的劣势在什么地方。

因此,在军事部署上,就必需扬长避短。

虽然说他们的军事装备,也是很先进的,但是跟米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的。

那他们就必需考虑,如何保存自己的问题。

只有保存自己,才能更好的消灭敌人。

当然,伊拉克当时的条件,是不可能打胜仗的,持续了8年的两伊战争,完全消耗了伊拉克的战争潜力,那根本就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两国有100万人死亡,170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至少9000亿美元。

两伊战争,终于在两败俱伤的情况下结束了。

战争也让两国的经济发展,至少倒退了20至30年。

伊拉克由战前的“军事巨人”变成了“经济矮子”,外债高达800亿美元。

其实军事实力,也跟经济实力息息相关的。

做为世界经济、军事实力最强大的米国,也在战前就必需考虑财力的问题,游说了众多国家提供巨大支持后,才开始实施打击。

他们也怕战事胶着,纠缠不下,消耗不起。

可见现代化的高科技战争,消耗是何等的惊人。

所以军事实力强大,依赖于经济实力强大,米国做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大国,他才能够拥有十几个航母编队的大国,还有拥有很多海外军事基地的大国。

也只有他才有这个实力支撑。

而目前还是世界的另一极的苏联,虽然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因为经济上没有建树。

导致大量的财力用到军备的竞争上。

致使国内经济濒临破产的边缘,赵卫东很清楚,海湾战争也可以说是两个超级大国的博弈。

很明显,苏式武器装备跟美式武器装备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可以看得出来,苏联的军事技术跟米国相比。

还是旗鼓相当的,但为什么军事装备性能,又有如此的差距。

很明显就是经济的差距。

苏联的军事装备走的就是省钱的路子,为了节省成本,那么就必需以牺牲精度为代价。

米军在海湾战争中表现出了巨大的信息化优势。

M1A1坦克同样如此。

该坦克装备的热成像仪在夜间或烟雾条件下可以识别1500米内的目标,而探测距离远达3000米。

伊军T-72M配备的只是第二代微光夜视仪。

最大探测距离800米、甚至更短。

在战斗中,M1A1在大多数情况下地做到了“先发现,先射击”,战后很多伊军坦克兵俘虏回忆,他们只能朝着炮口火焰还击。

所以,T-72M与M1A1的在海湾战争的较量。

就像是一个瞎子与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在搏斗,而这个视力正常的人还更强壮一些,T-72M战绩为0的惨败也就不足奇怪了。

还有就是伊拉克飞行员对先进雷达认识不足。

苏联武器设计师对信息、传感器能力的缺乏重视。

同样表现在战斗机上。

伊拉克空军尽管不可能与米军优势的空中力量抗衡,甚至是无法取得战果也在情理之中,但伊拉克飞行员在出击中表现出的对信息装备发展的无知还是值得深思的。

米军报告如此记录:

伊拉克飞行员普遍对联军战斗机的雷达跟踪,没有作出正确反应,大多数遭受联军战斗机攻击的伊拉克飞行员,作出的防御反应往往是下降到很低的高度。

他们确信联军战斗机的脉冲多普勒雷达,不可能在低空截获他们。

米军F-15、16等战斗机。

都装备了采用平板狭缝天线的脉冲多普勒雷达,能够过滤地面杂波,具备完善的下视/下设能力。

尽管米格29战斗机上装备的NO19雷达。

也为脉冲多普勒雷达,但下视能力却不可靠。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伊拉克飞行员的错误认识,认为被米军战机雷达锁定后,只要下降高度利用地面杂波掩护就可以使雷达脱锁,从而避开半主动雷达制导的AIM-7空空导弹的攻击。

苏式战斗机在雷达等信息装备上的落后。

使得伊拉克飞行员、乃至最高指挥当局无法获得对最新军事科技的正确认识,从而导致了伊拉克空军未在战争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米军飞行员成功发掘新型攻击战术。

相比之下,米军方面要幸运得多。

先进信息设备不仅保证原计划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飞行员的偶然发现还促成了新战术的出现。

例如,2月初,快到日落时返回基地的F-111飞行员发现,利用“铺路图钉”前视红外装置,可以发现用沙子埋藏隐蔽的坦克装甲车辆,因为金属表面的冷却速度比周围的沙地慢。

2月8日,米军F-111战斗轰炸机队开始试用一种。

名为“射击坦克”的新战术。

F-111携带4枚225千克的GBU-12激光制导炸弹,用前视红外装置寻找隐蔽起来的伊军单个坦克,并予以摧毁。

很快这一战术推广至。

同样装备有前视红外装置的A-6E、F-15E,据米国国防部报告,有好几次,2架携带16枚激光制导炸弹的F-15E飞机摧毁了16辆坦克,命中率达到100%。

一名被俘的伊拉克军官回忆。

在与伊朗作战时,坦克一直是士兵的朋友,在沙漠冰冷的夜里,坦克可保护他不受敌火力伤害。

但在“沙漠风暴”空袭期间。

坦克却成了士兵的敌人,因为空中飞机能够在不发出预先警告的情况下,甚至在夜间摧毁它。

因此士兵们就放弃了坦克,到100多米外的战壕里藏身。

米国国防部报告高度评价了这一战术创新:

“这一战术显示了米国空军官兵的创造性,是出色的人才使先进技术锦上添花的一个极好例证。”

E-3预警机使米军建立全面信息优势。

比起坦克、战斗机这些单项装备更为重要的是,大型电子侦察机、预警机等支援飞机使得米军建立信息化的体系优势。

例如E-3预警机主要装备了。

AN/APY-1型S波段脉冲多普勒雷达。

该雷达对战斗机的最大发现距离达400公里。

在数千米高度巡航,使得E-3可以突破地球曲率的限制,对400公里外的敌方腹地进行全空域探测。

在米国决定出兵的8月7日当天。

米国空军第552空中控制联队的5架E-3空中预警机即启程飞往沙特,8月10日开始在沙特上空执行巡逻任务。

在“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后。

E-3预警机在伊沙边境巡逻飞行。

伊拉克战斗机刚从机场升空即被发现,使得米军可以从容地调动护航战斗机编队对伊军战机进行攻击。

保护己方攻击机编队的安全。

E-3预警机的作用还在于其对米军机群进行了空中管制,确保伊拉克上空的数百架联军战机不会发生碰撞事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