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0章 布局未来(1 / 2)

加入书签

赵卫东知十年后,做为世界两大超级大国之一的强大苏联,将会轰然倒下,分裂为十五个国家,这些国家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乌兹别克 、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立陶宛、 拉脱维亚、爱沙尼亚。

目前苏联的强大是毋庸置疑,曾经有一个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已经跟上甚至超过了美国。

只是苏联整体经济水平长期落后于美国。

在勃列日涅夫时代,曾经推行苏联式的福利体系来提高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但由于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后盾,这种福利体系为日后苏联的崩溃埋下了伏笔。

后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政府也纷纷效法东欧诸国。

意图脱离苏联而独立。

1991年8月24日,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宣布独立,苏联开始走向解体。

之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

并限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

在1991年年底,他联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从而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

苏联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2月25日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12月26日,代表们象征性举了手,苏联最高苏维埃自我解散,标志着苏联从现实和法律上不再存在。

苏联解体后,分裂为十五个国家,且大部分经济及军事力量由最大加盟国俄罗斯继承。

且至今所有前苏联加盟国只有哈萨克斯坦恢复到解体以前。大部分前苏联加盟国都遭受了颜色革命及经济衰退。

2005年俄罗斯普京指出:

“苏联解体是二十世纪最大的悲剧。”

强大的苏联解体,留给人最深刻的教训是,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否强大,决定着国家军事实力的是否强大,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那么强大的军事实力也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长久的。

随着苏联的解体,国家的财富损失高达几十万亿美元,都被世界强国和大量的金融投机家,大肆分割收刮走了。

对于如此之多的,这些不义之财,不拿白不拿,如果自己不拿也是要被别人拿走的。

沙皇时代,沙俄利用清王朝的未期朝庭官员腐败惰落到极点,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国家经济实落后实力非常弱小,沙俄利用各种机会,利用各种方式强行占有了我国大片土地,通过十四份不平等条约,总共侵占我国领土390万平方公里。在斯大林时期,又利用各种方式四次,又割让土地近200万平方公里。

就在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我国就损失国土面积就达到惊人的590万平方公里,占当前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60%。

相当于当时清朝陆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可以说,在我国近代的历史中,让我国损失最大的就是沙俄和苏联。

这是做为国人,大家都不能忘记这个血的教训。

弱后就要挨打,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

既然,十年后苏联要解体,要崩溃,自己既然有先知先觉的优势,那无论如何也要把失去的,给拿回来,不仅土地要拿回来,也要把巨额的财富拿回来,还要把先进的军工技术和人才抢到手。

并且还要千方百计把先进的军事装备,战略威慑武备也挖一部分出来,武装自己强大自己。

要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

这就需要提早布局,巧妙安排,尽最大力量多争取一些份额。

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赵卫东知道,《史记卷四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内有这么一句话: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上天赐与的东西不接受,反而会受到惩罚。

另外《史记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也有说道:

“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也是告诉赵卫东:时机到了不行动,反而会遭受灾祸。

如果准备得充分,赵卫东知道想要争取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份额,还是有可能的,自己还有二十二家的财团,不仅可以抢到更多的份额,而且分散到这些财团去,每一家都不显山不露水。

事实上还可以比任何人都早进行布局。

更显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如果说苏联解体是十年后的事情。

赵卫东觉得可以缓一步考虑这个问题。

而自己国家的近邻日本,在85年就必需开始布局,这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赵卫东觉得这是一次向日本讨还血债的好机会。

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

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关于八年抗战中国的损失,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

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中国军队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