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西河 第137 中平四年夏(2 / 2)
自郑玄、襄楷开讲后,一些与郑玄、襄楷交好的名士,或是有其他心思,或是迫于面子,大都在邯郸讲过学。多达数月,少则三四天。
随着讲坛与宅院连接,规模越来越像学校。刘杲把学校一部分与讲坛主题,用一道高墙撕裂开,学后世家属院做法,将“九门大学”一分为二。而后,又在大学前,紧急搭建一批房屋,以供远道游学赶来的学子,临时租赁。
屋里设施准备妥当后,刘杲又采用后世某名校做法,广泛邀请胸怀学问者。不仅不干扰这些讲师讲课,任由他们言论,更提供衣食住行,确保外人不去打扰他们。
因为刘杲这种福利,以致不少隐士,都跑到刘杲这,研究学问,培养情调。
第一个入住九门大学的隐士级别人物,是钜鹿人张珔{jin},字子明。刘杲读史书时,不曾注意到张珔这号人物,所以也不曾关注他。不过随着张珔与九门大学内诸位业余讲师交流,刘杲也逐渐发觉,张珔此人谋略才干,相当高超。
另一位值得提起的人物,是颍川人胡昭,字孔明。因为胡昭字为孔明,刘杲在后世读史时,曾关注过此人,深知此人有大能。因此,刘杲闻听胡昭有欲在邯郸安家心思时,立刻前去请胡昭入住九门大学。
来九门大学游历之精英,远不止两人。
中平四年二月份,刘杲无意间随手一翻,来九门大学听讲的登记名册。赫然见一页纸上,并列:戏隽,字志才[1];荀彧{yu},字文若;荀谌,字友若;郭嘉,字奉孝;荀攸,字公达等诸人。
大吃一惊的刘杲连忙去寻几位大才,却得知他们几人只在邯郸停留半月左右,便飘然离去。
再仔细研究登记名册,刘杲发现三国时代文人豪杰,此时年纪二三十之间的,一小半都来过邯郸,有些停留二三月,有些停顿三五日。
合上名册,刘杲颓然长叹:“失误失误,一时不慎,少交多少能人!”
之后,刘杲连忙把李晋从撤下,换上郑玄一位弟子。郑玄这弟子,深通时事,多交名人,不似李晋只会茫然登录人名,连郑玄这样大儒,都不认得。
唯恐再错漏重点名人,刘杲又与这弟子一份名单,上面列数十位三国名人,言:“若是这些人到访,立即通知我,不可耽误!”
第三。
有人来,便有人去。
中平四年三月初,王芬举荐刘备为平原郡高唐县令。不似刘杲百般托辞,刘备却是见缝插针,立刻接受朝廷征辟,率领关羽、张飞,屁颠屁颠的跑去平原郡就任。
许攸在邯郸待上月余后,也协同周旌、朱虚等人一起离去。对于许攸这样材质皆佳之人离去,刘杲没有半点遗憾。这也是后世历史记载,深刻影响刘杲思维。
令人意外的,也不知是刘杲热情打动,还是怎的,刘杲最重视的华歆,选择留在邯郸,常常与刘杲、刘赦等人,春夏研读史书,秋日旅游玩耍,冬日驰马狩猎。唯有年关时,华歆返家月余。
不过,之后华歆又匆匆赶来邯郸。
一来二去,刘杲与华歆私人情谊逐渐上升。
也许,这是大半年内,刘杲最大的收获。
注[1]:戏志才,志才当为字。其名,历史不载。隽字,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所以我以之为他名。无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