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三十五章

张林领兵出城,陶谦嘴上虽然说是不担心,但心里面却还是极为不放心,毕竟徐州这边也和曹操较量了很长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处在下风,很少有能够胜利的时候,张林就算是才能出众,那也不见得就说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一直处在弱势的徐州兵变成胜利之师啊。万一张林也不敌曹操,或者说是被曹操所败,那对徐州的负面影响就太大了,别的不说,就光士气上,就会出现大幅度的衰弱。要知道,如果是徐州别的将领吃了败仗,甚至说是陶谦自己吃了败仗,徐州的士气都不会有太大的波动,毕竟都是一个州里的人,谁还不知道谁呢,当官的有什么样的本事,当兵的心里面那也是一清二楚的,你说就徐州的这几头蒜,他们打败仗那是很正常的,士兵们也已经习以为常,倒是他们如果能打上一两个胜仗,或者能让手底下的人振奋娱乐一下,私下里猜测打胜仗的官儿是不是昨天出门踩了狗屎之类的。

可张林的影响力那和徐州的那些将领没法比,别看他昨天才带人赶到徐州,可就这么短短的几个时辰,他的大名已经在整个徐州传开了,士兵们都知道有个益州的征南将军张云封奉了朝廷的旨意,到徐州来拯救黎民,普渡众生来了,而且这位张将军极为了不起,是天下闻名的智将什么的,(在徐州军民的眼中,天下闻名的蜀王殿下手下的智将,那肯定也就是天下闻名的人了。)当然,大多数人对于智将这个说法压根就没什概念,在他们心中,打仗靠的不就是勇猛嘛谁的武力值高,谁更能杀敌,那谁就是胜利者,是英雄。不是有句话叫名将都是用敌人的鲜血与头颅铸成的嘛这个智将,好像是说某个当将领的,脑子很聪明,但聪明能够当饭吃,当枪使吗?能把敌人给聪明死吗?百姓是纯朴的,士兵是单纯的,你的名头再响,没有点拿得出手的能耐,人家一样不会认你的帐,军民不认可你,你就是有再大的能耐也没用。

不过张林现在是不必为这个方面的事情担心,因为他的名声在某些人有意无意之间已经给散播出去了。当然,他的功绩也不是在单纯的吹牛,远的不说,昨天晚上他不就刚从曹军的营地中冲出来吗,而且是只有五十个人,而且是这五十个人毫发未伤,而且今天曹军兵马因为这五十个人的到来已经停止了对徐州城的进攻了就这些事迹,不用再过多的粉饰,那说出来就跟神话似地,更不要说传言本身就要添油加醋,夸大夸张了。何况徐州城如今又正处在一个需要英雄,需要救世主的情况中,所以张林的事迹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下,就变得更加离谱离奇起来。

大概总结一下,也无非是类似于神话的一套东西,比如张林不但是益州公认的第一智将,他其实还是益州除了刘宇之外的第一猛将啦,张林带领的都是蜀王殿下身边的神兵神将啦,张林昨天将曹营上下闯了一个遍啦,张林五十个人杀了曹军一万多人啦,张林杀了曹军这么多人曹军连个屁都不敢放啦,张林昨天连曹操都给揍了啊,张林昨天在乱军丛中挑翻曹军三员大将,刺伤了曹操啦,张林昨天在万马丛中,匹马单枪,连杀曹营三十员上将,一口气冲到曹操跟前,一枪将惊慌失措的曹操给挑于马下啦,张林大破曹营,将曹操杀死啦,你说什么?曹操死了怎么还能到徐州城来挑战?你真笨,曹操当时是被张林一声吼给吓死的,可人家当时那是假死,还没被阎王爷收走,又被张林一声吼给吓活了

诸如此类的传言在徐州军中广泛的传播着,张林的形象也从一开始的白面小将,变成身高三尺,腰围三尺的猛将,又变成白马银枪亮银甲的帅哥小将,最终变成三头六臂,嘴中能吐火,眼中冒金光的怪物大将。当然,变成怪物的张林并不会失去粉丝,在古人的眼中,越是妖怪型的将军,越能够打胜仗,那是必须的啊,他是妖怪嘛,张张嘴就能吞掉曹军数百人马的存在,要是还打不了胜仗,那曹兵岂不是比妖孽还要妖孽?人家曹兵都承认自己是人类了,所以他们肯定不是妖怪将军还有他那帮妖怪手下的对手。当张林被奉为妖怪之后,他的号召力可就不能以凡人来揣摩了,在所有人的心中都认为他一定能够打胜仗,可万一他败了,那徐州人的信仰和心理支柱就将快速崩塌,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古代人就是这么单纯,他们可以单纯的将张林变成妖怪,连妖怪都输给了曹兵,那曹兵岂不是超越妖怪的存在?我们这些人连妖怪都对付不了,更不要说是自己这些凡人们了。所以张林的身上寄托了太多人的希望,他一败,徐州也就完了。

越想越是担心的陶谦再也无法再城门楼中安坐,火速命人将徐州大小将领都召集了起来,而后又把徐州城内能够战斗的机动兵力都给集中起来,清点一下,也有差不多三万来人,整顿了一下行伍,便将这一帮人一股脑的都带出了城,要给张林观敌瞭阵,万一张林顶不住,那陶谦就豁出自己顶上去,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维护住张林的超然地位。

陶谦这一出动,倒是把张林给吓了一跳,他本来还以为陶谦及徐州众将会在城头观战呢,没想到这帮人竟然都跑出来了,尤其是陶谦,自打彭城之战之后,身体一直不好,在守城战中都不经常上城头督战了,可今天却是好像吃了什么仙丹妙药一般,坐在马上,身形颇为矫捷,打马一路小跑着就来到近前。这老头是不是吃错药了?张林心中恶意的猜测着,不过陶谦既然来到,那他就得上去打招呼,于是张林带住马,等陶谦来到跟前,拱手问道:“世伯,不是说此战小侄领兵与曹操斗上一斗吗?您老怎么带着这么多兵马出城?而且您身体有恙,又岂能亲临战阵呢?”

照张林看来,今天的这场仗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曹操也许很想将自己除之而后快,可他心中必然有所忌惮,毕竟自己还是蜀王的人,曹操如今还没有强到可以无视益州大军的地步,因此今天无论他曹孟德心中有多么不痛快,也不会对自己形成太大的威胁。当然,这都是最坏的打算,张林不认为自己在军阵较量中会输给曹操。

是,现在曹军之中猛将有不少,像典韦,夏侯惇之流,但自己胯下马,掌中这根亮银枪却也不是摆设,自己这一手枪法那也是经过名人指教,高人指点的。昔年跟随蜀王征乌桓,连吕布都曾经和自己对过招,虽然在武力值上确实是吕布更高一些,但自己也是大战五十合之后才输掉的。还有,这几年跟着蜀王刘宇再蜀中多番征讨,自己武艺也多有精进,且与赵云、张郃、张辽等人不时的进行切磋比较,这手枪法那是越发的精纯,不敢说是炉火纯青,那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应付的了的。只要曹操这边不是弄出车轮战或者群殴战,自己单挑曹营各路大将也不是没有一点胜算。更何况,战场比拼,也不都是将战,兵战才是战斗的主流,若是两军相接,有自己带来的这五十精锐支撑,再加上徐州精选出来的三千丹阳兵,张林有信心应付三倍于自己的曹军。若是曹军想一拥而上,以多欺人,那自己也有信心带着兵马安全撤回。

可现在有了陶谦的部队在一旁,那可就稍稍有些不便了,并不是张林看不起陶谦还有他手底下的那帮人,实在是这帮人就算出得城来,也不见得能帮上什么忙啊,你徐州的兵马本就要比曹军弱,要想与之周旋,那就要走精兵政策,可你现在带了这么多战斗力参差不齐的兵马出来,万一曹军大举冲锋,你这三万人马怕是帮不上什么忙,反而会被对方冲动阵脚,进而导致整个战场局面失去控制,自己这三千人本来具有很强的机动性,打不过还可以跑,可一旦被牵连到这三万人的大部队中,那也不过是一朵浪花而已,稍有不慎,就会连自己都一块儿搭进去,就别说什么力挽狂澜了。

所以张林打心眼里希望陶谦能回城去,你要是真的担心我,那这三万人你可以当做紧急突击队伍,看到我这边情况不妙的时候,再放过来接应这边的兵马,或者以二等战斗力的部队作为殿后部队,保证主力精锐部队的安全撤离,反正曹军针对三千人攻击时,受地形和阵型的影响,不可能把战线拉得太长,在一个较为狭窄的接触面上进行阻击,到最后也不会有太大的伤亡出现。当然这些话张林自己的心里明白,可他也不能明着说出来,毕竟人家陶谦也是一片好心不是。

对于张林所考虑的事情,陶谦可是想不出来,这个就是层次上的差距,陶谦的战略战术思想还是停留在重兵对重兵,人多取胜的层次,他不是不去考虑人少对人多的战术环境,可在他看来,那只能是大规模战役中的奇兵战,以计谋布置出能够有效利用小部队进行突袭作战的环境,从而以局部胜利赢来整个大战场的全面优势。这个思想是传统的,也是大多数人都在遵行的作战规则,毕竟以少胜多的战例从古到今都没有多少,真正的大战全都是在两支基本上势均力敌的部队之间展开的。这个战略思想即便是放在以后的几千年内都是类似于准则之类的存在,就像是淮海战役,解放军六十万人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八十万,这就已经足够被记载入世界军事史的史册,到现在还被世界很多军校作为范例进行讲解。想想吧,战力比在3:4这个比例上所取得的胜利就能够被当作以少胜多的典范,那像张林这样以1:3甚至更低的战力比来进行战斗,还想要取得胜利,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所以陶谦才坚决的带着自己的大部分家底也跑到了这个战场上。

其实张林的战略思想也没有超出这个时代的局限,如果是与曹操进行动辄数十万人的战略决战,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都不占有显著优势的话,张林也绝不可能拿着占人家三分之一的兵力去鸡蛋碰石头。战争进行到那个层次,就已经是军队战斗力还有战斗素质的比拼了,大军团作战,综合战斗力上的基本势均力敌是战斗能够进行下去的先决条件。可现在张林与曹操之间的战斗还远到不了那个层面,是,曹操的部队的确是达到了近十万人,可曹操并没有进行决战的准备,不管是心理上还是客观基础上都是这样。曹操本来的打算是搞闪电战,在消耗较少物资和军力的情况下,凭借战斗力上的优势在短时间内攻取综合战斗力较低的徐州。他本来的确差不多要成功了,但益州的介入让他的一切想法都打了水漂,毕竟面对益州军不比面对徐州军,一旦与益州军结下大怨,那曹操就将在最不适合的时候,在最不适合的地方与益州进行一场大军决战,最后的结果会是如何,曹操恐怕比谁心里都清楚,刘宇不是原时空的袁绍,凭实力就能压死曹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