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六章 止杀(1 / 2)

加入书签

刘备听到刘宇报过名姓之后大吃一惊,连忙躬身失礼道:“刘备不知是刺史大人,恕罪,恕罪。”关羽和张飞脸上有些不耐,关羽本身就是一个对士族近乎仇视的人,第一印象里把刘宇当作是士族出身,当然不会有什么好脸色。张飞则是对于这种动不动就行礼的事感到厌烦了,他本就是急性子,这几天下来到处打躬作揖的,早就有些按耐不住了。不过他们见刘备行礼,自己做弟弟的当然不能违逆大哥,所以只得臭着一张脸也躬身施礼。

刘宇上前一步握住刘备的手说:“玄德公不必如此,你我都是宗室子弟,见面无需拘泥于其他。”

刘备对自己比较满意的就是这个宗室的身份,听刘宇这样一说,心中自然喜悦,两人便互叙宗族,算来却是同辈,刘备年28,长刘宇一岁,刘宇便认刘备为兄,再次邀请刘备往帐中一叙。

既然大家成了自己人,刘备自然欣然允诺,关羽、张飞二人见刘宇现在已经自认为兄长的族弟,心情也好了很多,刘宇便带着三英来到自己的军帐。吩咐从人摆上茶点,刘宇先道:“弟自谯郡之时,便闻玄德兄大名,兄在幽州时,以五百乡勇便击退黄巾贼众数万人,又在青州大败贼军,解刺史龚景之危,实在是当世英雄!我宗室之中有玄德兄此等英才,实在是大汉之幸啊。”

刘宇说这番话纯粹是由于他当年读三国,看电视剧的时候,对这个奔走四方的刘皇叔颇具好感,有心结识而已,哪知道最后那几句话却触动了刘备的伤心事。

刘备自小家境贫寒,父亲刘弘不过是一个小吏,而且早逝,根本就没有留下什么遗产。可怜刘备顶着一个大汉宗室的名头,家中却是贫苦不堪,多亏有叔父刘元起时常周济,才得以勉强度日。他自十五岁时游学天下,也曾拜名士郑玄、卢植为师,但就是没有遇到晋身之机,待回到家中之时,连个孝廉都没有混上。而家中境况愈下,他也不得不织席贩履,维持生计。这要是个平常人也就安心待命了,可偏偏刘备是个自幼便有雄心壮志的人,要他做个小小商贩度过一生,他如何肯甘心。如今恰逢黄巾贼众作乱,而且又在意外间结拜了两个英雄之弟,自以为可以趁机多立军功,谋图一个晋身之机,可自起兵以来,虽颇有战功,但前途依旧渺茫。

想到这里,刘备不禁长叹一声道:“贤弟莫要取笑为兄了。我不过是涿郡一织席贩履之人,虽为宗室,却无报国之能,现虽追随官军讨贼,至今却仍为白身,反观贤弟,年幼于备,却已位居一州刺史之高位,贤弟才是宗室英才,前途无量,似愚兄这般,终无所能为矣。”

他要哭!刘宇看到刘备这一番话道尽胸中辛酸苦闷,加上后世小说电视中对刘备的描写,心中顿时闪过这样的念头。都说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虽然不太地道,可刘宇还是十分期待能够亲眼目睹刘备的哭功,于是目不转睛的盯着刘备。

就见刘备闭目仰面,嘴唇紧闭,双拳微握,两行清泪顺着脸颊滑落下来。刘宇就觉得自己的心像是被重锤敲击了一下,刹那间,他彻底明白了,为什么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万人敌会如此死心塌地的追随刘备,为什么整个前期的刘备军团会如此的揉不散打不烂,无论遭受怎样的灭顶之灾,刘备集团的成员们只要一口气尚在,都会矢志不渝的再次团结在刘备的身边。刘宇不得不承认,哭,的确是一门学问。刘备的哭,根本就不是自己原来想象中的那样,声泪俱下,捶胸顿足。这是一种无声的泣诉,是一个英雄对于时运不济的无奈与不甘,也是一个英雄对于自己信念坚定不移,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追求。英雄泪,最能打动英雄。

侍立在刘备身后的关羽和张飞双双跪倒在刘备身后,神情激动的大声道:“兄长莫要悲苦,我二人便是拼却性命,也要助兄长成就大业!”

刘宇此时也觉得眼眶潮热,胸中热血激荡,脱口道:“玄德兄不需如此悲伤,小弟虽位小言微,但却愿为兄长奔走朝堂之间,必要为兄长讨个出身!”话刚出口,刘宇自己都觉得惊讶,自己这是怎么了?这种愿也是随便许的?怎么不加思索的就说出来了。心中不禁惊惧:刘备真不愧是世之枭雄,他这一哭,连我都心神失守,怪不得会有那么多人认准了他这可树吊死呢。

刘备闻听刘宇此言,连忙道:“人各有命,贤弟无需为愚兄多费心思。”

刘宇话已出口,怎么好意思再改口,干脆就慷慨到底,道:“玄德兄毋需担心。兄战功卓著,待平灭叛贼之后,不需小弟多言,朝廷必有嘉奖!倒时兄自可一展胸中抱负。”

两人正说话间,就听帐外一阵喧嚣。刘宇微怒,自己在这里招待客人,军营之内却如此喧哗,这不是明摆着让刘备看自己治军不严的笑话吗?正想派人出去询问,就见郭嘉匆匆自帐外进来。刘宇见郭嘉面色不豫,知道肯定出了什么事,不过他却不动声色,反而向郭嘉先引见了刘备兄弟。郭嘉看到刘备三人时,也是一愣,眼中露出浓重的惊叹之色,待听到刘宇引见,才忙与三英见礼。

几人叙礼已毕,刘宇才问道:“奉孝,营外如此喧哗,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郭嘉答道:“主公,关押在营后的黄巾降卒有哗变的迹象,夫人已先带人前往弹压,嘉却来告知主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