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醉酒(1 / 2)
“县太爷好。”
“大人好。”
“县令大人好。”
一路上,不断的有百姓向武大郎打招呼问好,武大郎都含笑的点点头以示回应。
从上任到现在已经过去四个多月了,鄄城的一切都已上了轨道,一切事物在蒋敬的手中安排的井井有条,根本不需要武大郎担心;整齐的房屋、干净的大街、面带朝气的人群,让整个鄄城回复了以前的活力。治安这方面有栾廷玉和时迁这两人搭档,根本出不了乱子,尤其是大家都穷的没东西好偷,也没多余的力气打架。
碧空如洗、风和日丽,武大郎在县衙里带着无聊,便带着潘金莲几人外出踏青。走在城外的小道上,着成片绿油油的麦禾如青色的地毯般,武大郎心中的激动油然而生。
一路上,劳作的人们到武大郎过来,都兴奋的对自己这位县太爷打着招呼,对这位有着活命之恩的无比崇敬。
“大郎哥哥,你咋来了?”武大郎听着声音,转头一却被吓了一跳。
眼前的泥人应该是九尾龟陶宗旺无疑,可是堂堂正正的主簿不知为何,不爱呆在县衙办公,独爱亲自下田,帮百姓们耕种。以前用来打架的武器神龟铁背锹,现在正安安静静的躺在田沟里。说实话,陶宗旺打架的本领属于三流,要是没那股天生巨力,根本不可能在黄门山排行老四。但耕地的本领确属超一流,那把铁锹在他手里如游龙般啃食着泥土,比用牛耕地还快上几分,不知羡煞了多少百姓。
“老龟,你这般为何,衙门里事情都解决了?”武大郎着陶宗旺,哭笑不得。要是让邻县的同行知道主簿亲自下地,还不被他们嘲笑死。
“大郎哥哥,那些个字如蝌蚪般,着让俺老**晕脑胀的,还不如在这边来的快活。哎,为了这个,俺下个月的美酒都便宜了蒋唠叨。大郎哥哥,不知可否给我再加点,每个月就那么点,还不够塞牙缝的。”陶宗旺三十来岁的高大汉子,此时却如同学堂小孩般,赖着不肯去衙门办公,甚至还拿美酒贿赂蒋唠叨。
陶宗旺所说的美酒,是武大郎闲暇时间捣鼓出来的。前世虽然是个宅男,但老家却是在农村,酿造土烧酒很是流行,度数可比市面上高上许多,后劲也足,深的当地百姓的喜爱;耳濡目染之下,武大郎也学会了烧制土烧酒的方法。只是没办法蒸馏,以致酒劲没后世那么大,但和一般的黄酒、米酒、果酒相比,简直是云壤之别。
宋朝自始至终实行专利榷酒政策,鼓励多酿多销,惟恐人不饮酒。宋朝是中国历代王朝编撰酒经——制曲酿酒工艺理论最多的一个朝代。在苏轼《东坡酒经》、林洪《新丰酒经》、朱肱《北山酒经》三卷、李保《续北山酒经》、窦革《酒谱》、范成大《桂海酒志》等众多酒经中,《北山酒经》是宋代制曲酿酒工艺理论的代表作。
酒肆是宋代城市饮食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酒肆以卖酒为主,兼营佐酒食品。大型酒店,称为正店,有造酒资质兼卖酒,生意特别兴隆,北宋东京有名的正店有72家。小酒店,称为脚店,坊巷比比皆是。宋代酒店讲究建筑装潢。酒阁称为厅院,楼上则以山为名,一山、二山、三山之类。大凡入店,可直接登楼上山,邀朋引伴。如果消费不多,就在楼下散坐,称为门床马道。
武松路过景阳岗时,便在岗下喝了很多酒,而且还是远近闻名的三碗不过岗。在快活林醉打蒋门神时,沿路最起码有着十多家酒店,每家三碗,共吃了三十多碗,从此处就得知宋代人对美酒的喜爱。
武大郎相信自己所酿的烧酒绝对比景阳岗下的美酒更烈、更醇。小贼时迁曾笑话自己,说这酒虽香醇,但绝对没他以前喝过的酒有劲。于是和武大郎打了个赌之后,将整碗的烧酒一饮而尽,然后便笑话武大郎;可没过一会,时迁便觉得浑身发热,满脸赤红,走路晃晃悠悠的,又如同天旋地转,好不难受,然后直接‘砰’地一声倒在了地上,如同一滩烂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