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未见之别(1 / 2)
林墨玉是个有野心,但也有自知之明的人。
他有来自后世的学识,也有改天换地的志向,但他不会盲目的狂妄。
虽说一步将这个和明朝类似的楚朝推到〖民〗主共和这一步基本没有可能——历史有其发展规律。但扩大内阁权力,架空皇权,并且促使君主立宪的提前实现,在依然处于儒学盛世晚期的时代,是大有可为的!
但在这个阶段,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游牧民族及其他外敌的入侵!在农耕时代,游牧民族以战养战的战斗方式,对稳定的农业社会来说确实是太大的威胁!
而他就算是不想着君主立宪,倾尽家财去发展技术,在没有权势推动的情况下,也没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工业化的转变。
那么,作为一个只能走文官之路的人来说,武力上盟友是必须的。
毕竟大楚不比宋朝。
历史也一样会吸取教训——固然看如今勋贵们普遍的没落,就知道朝廷对将门军阀的担忧。但在同时,也不会让文官掌武事,如宋时那样随意打压武官了。
就好像黛玉她再聪明,若真想称量天下,也别指望做宠妃皇后时能做到。
只是,这个在武将一系的盟友,林墨玉可谓是多费思量。必须要是刚刚起步的,不能有太大野心的
毕竟,平靖四夷,对朝堂上的皇帝和文官来说,也是相当大的功劳。
他本来觉得宝玉不错,但后来却觉得,宝玉只怕容易女色误事。
但是好吧
其实这个搞不好也会。
墨玉默默的注视着站在自己马前的张滦——身量还未完全长成,但气质已经显得颇为成熟的少年,眉宇间有一种宝玉那样的穿越者也并不具备的气质。
那是一种经历世事的稳重沧桑。
他是张家之子,注定了只能在积累一定的功勋后急流勇退——只要他有头脑的话。这种头脑他看来确实也有。
而他若是为了弥补他前生的遗憾,这种选择一点都不奇怪。
可这个家伙,虽然比宝玉成熟。但多半也很容易被黛玉吃得死死的吧?但自愿而且清醒的被人吃住,确实是比懵懵懂懂被人蒙骗要好得多。
暗叹一声,眼看着对方就要离开京城了,这一去没有个一年半载的没有了结。他也确实是不愿意放过这个试探的机会。
加上墨玉其实也不怎么在乎那些勋贵纨绔对自己的看法。所以他心里纠结归纠结,面上却还是颇为干脆的翻身下马,道“相逢即是有缘,我对东瀛,倒也委实知道一二。”
黛玉坐在马车里,有点儿无聊。
这次出门,她没有带上椎帽,因此也不好下车。毕竟来送行的人里,纨绔实在是不少。她不过在车边听着。就听见了好几个前生有印象的名字。
而要说这些纨绔,倘若是一个人乃至于三两个,那都没什么。
他们出门在外,多半还是能保持大家子弟的风度的。但是一旦人都聚在了一起,那就很难讲了。
黛玉前生几次听见这些纨绔子弟在京城闹事的例子。倒有那么一成半成的可能不是因为女人或者戏子。但基本上十成十都是在聚集了一定数量以后。
黛玉虽然不同一般大家闺秀的做派,却也万万没有招惹这些人的打算。
不过,她也不是完全无聊。
虽人生嘲杂,不少人发表意见,让黛玉听不见墨玉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但是云萝是听得见的。这个本来百无聊赖的姑娘,似乎终于找到了乐趣。时不时就像黛玉转述几句。
黛玉虽然猜到墨玉对倭寇会有些研究——而那进行刺杀的人,使用的也终究是倭寇的忍术
但只听云萝转述的那几句话,黛玉就知道,没有那么简单。
墨玉对倭寇或者说〖日〗本,真是有相当的研究。包括他们的历史和文化“武士”的发展。还有,〖日〗本国内如今正的内乱导致的民生凋敝这是倭寇重要的来源之一。
不过,倭寇不过是海盗,如何能明白大楚东南的地形,人口分布和其他?如何能做到迅速劫掠。一沾即退?
对此墨玉没有多说,但黛玉听见云萝转述也就明白了。
墨玉的话已经说得相当明显,几乎是在肯定的说,国内有人与倭寇勾结!甚至黛玉还想到了南方领军的南安郡王身上。
这位郡王是水溶的父辈,虽是庸碌无为,却因紧跟在太皇与当今的身后而始终掌握实权
黛玉觉得,墨玉没有必要说得那么清楚。就是说得隐晦些,水溶不说,张滦肯定能明白甚至可能早已经知道了内外勾结的可能。
毕竟有探春的惨痛经历。
可话说回来,虽然云萝没有转述张滦和北静郡王的反应,只评价了一句那些送行的纨绔“一个个大惊小怪的”以黛玉对墨玉的了解,却也可以肯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