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九章(1 / 2)
赵镇长第二次来的时候,黄伟良还在家,男人在一起,说话方便多了,或者,他们有自己的沟通方式,不像对林燕这样不知道话该怎么说才好。
黄伟良对他提出的投资邀请,一时无语。
赵镇长很紧张:“上次我们来,林董曾问起有什么合适的项目,这次我们准备的非常充分,和县里的农牧局进行了沟通,请了专家进行过论证,应该能使农民和企业家双赢的。”
黄伟良见是妻子答应的,便招手让在收拾茶盘的林燕过去,他这几天被老家的人缠住,没有听见老婆给他说过这方面的事情。
林燕见赵镇长拿来的项目,是在镇上建一个干菇加工厂,还有一个菇类批发市场,有点怀疑地抬起头,她的家乡,有这么大的客流吗?
赵镇长还真是有备而来的,他立刻解释道:“以前不是有个国道通过咱镇吗?前不久还有条省道通车,刚好和国道在咱镇交汇,这样,省内和省外客商很容易过来,你若能进行干菇加工,肯定能吸引鲜菇过来。县里给了很大优惠,这个蘑菇批发市场三年不收税,就是批发市场的摊位,也只收成本费,咱们当地的消费又低,客商过来,无论住店还是吃饭,都花不了多少钱,再说,我们离x市很近,从我们这里批发的蘑菇,能直接进入大城市的菜市场,我想这些是很有吸引力的……”
见林燕点头,赵镇长信心大增:“咱们镇的土地,百分之八十种植的是果树。每年剪下的枝条都烧火做饭了,真是太可惜了。还有,农林大学的教授说梨园秋天能种蘑菇,我们镇的梨园。有八万多亩呢,这笔资源要是充分利用起来,那可是能创造一笔巨大财富的……”
“支持这些的技术人才。我们有没有?”这是林燕最关心的,林军民技术水平到底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但他一个人,才能发多少光和热?实在是远远不够用啊。
“有,我们和农林大学下属的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他们的毕业生在咱这里实习。到时候,会有几个带队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当然也会对咱们的养菇户进行指导了。”
“林董,黄董,县里的农科站也给我们派来一个常驻技术员。这是农林大学毕业的,在咱县上工作了好几年的了,他的技术很过硬,曾经得到过省里的表彰。”
林燕觉得赵镇长确实是下了功夫,禁不住欣慰地点了点头。黄伟良和林燕交换了个眼神,对赵镇长说道:“我们两人会尽快去一趟,对你说的这些进行考察,我希望咱们能合作成功。”
赵镇长见这两位这么痛快,脸上立刻溢满笑容。这个项目要是推广成功,哪怕每亩梨园增加一百多块收入,镇上的增收就是近千万,还不算部分农民专门种蘑菇增加的收入。他前几天又去了一趟林军民的菇场,才两亩地的大棚,一季平菇。就收了好几千块,这一年下来,每亩地的收益,比种水果还好呢。
明州镇若是照这样发展,两三年内必然会有个大跨越,赵镇长似乎看到了自己光明的前途,脸上的笑容更加真切和热情:“林董,黄董,我们热切盼望你们早日来到,欢迎你们对我们即将建立的鲜菇批发市场选址进行指导,还有其他配套设施也亟待你们这样有经验的成功企业家去投资建设。”
“好的,我们会尽快去的。”黄伟良点头。
送走赵镇长一行,黄伟良有点忧虑地问林燕:“你做期货,到底挣了多少钱?这么四下洒水,能顾周全不?”
“我不是给你说了好几遍嘛,咱们现在身价上亿了呢。”
“可,你一次就给了刘海林三千万,在杨树湾和庞家营投资,又有两千多万,你还把咱们以前的国家贷款都还了,那又是一千多万……”
林燕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都是我没说清,我意思是,咱们光在期货这一块,挣的钱就上亿了,除了给国家交税,咱们有七千多万的流通资金,虽然我们投资花了一部分,可以前投资的,不还收回了很多钱嘛,我现在打算投出去的,是咱们去年的利润啊。”
黄伟良想想,笑了一下,他其实对这些数字更敏感,只是他谨慎惯了,唯恐老婆花超支,还有就是,他不知道林燕会不会像在自己家乡一样,刚开始计划投资不到一千万,最后竟然追加了一倍还多。
“伟良,不要担心,海林那里的钱,说好只给他用一年的,过不久那些钱该回笼了。明州这边的投资完成后,我就不再打算拓展阵地了,咱们只需要做些巩固根据地的事情就行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