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世纪运河(3)(2 / 2)
运河方案还在最后经过环保论证之时,军方已经启动了攻势。在曾鬙的指挥下,五十万大军兵分四路,两路经里海直达高加索南北,另两路则是通过陆路扫平长城至里海之间的区域,直扑克里米亚。先进的理念再加上严格的训练,这五十万大军几乎横扫所经之地。按照方案除贫苦的蒙古人和华人外其他种族的部落人群全部驱赶迁移至预定的边境线以外。反抗者格杀勿论,这是曾鬙定下的军令。
当海路的华夏大军登陆的那一刻,最先崩溃的是小高加索地区的金帐汗国,在大军联合打击之下,举国南迁,为了报当年的蒙难之仇,这些将士下手相当狠毒。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将金帐汗国驱赶至两河流域,占领区只有民众不到千人,才收兵与外高加索南麓驻扎防御,等待修筑长城和开凿运河。高加索北路大军虽然遇到了不小的抵抗,但怎奈华夏军超强的实力如同长鞭一样将蒙古人和白人一点点的向北驱赶,于陆路大军汇合与顿河河畔,再次分兵向北向西扫荡至预定的防线。
从开始发动战争到结束全部战事,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这次华夏发动的战争也是最残忍的一次主动战争,为了绥靖,也为报压抑在华夏百姓心中的蒙难之仇,杀伐无数。千万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在占领区内几无人烟,收留的蒙古部族不过十余万人,全部迁往蒙州接受难民教育后在分配草场土地。由于这部分人信奉东正教,同时也将东正教带入了华夏,成为了后来和佛教并立的华夏两大宗教。
在唐灵再次上学的那一天,欧阳轩签署了修建运河和长城的诏令。长城的修建采用的是空中机械作业,削山造台,凿沟奠基、定模浇筑,和后世钢筋混凝土浇筑方式类似,只不过华夏的钢筋用的是强度更大的合金和岩浆,经过导气后,高压冷却成型,一天一套机械能完成百公里山区左右。北部沿着第聂伯河东岸向东北直线延伸至喀山,转向东与西部长城汇合,总计全长两千五百公里。南部长城则沿着北纬四十一度至三十八度线,从黑海修到里海沿岸,在沿着里海南岸山脉走势,从外侧向皇碑关修建全长总计两千公里,将里海围城内海。整个长城城墙高度为七十米,宽三十米。每隔十公里修建一个城楼,为士兵营区,可驻扎一个营的兵力,城防炮和重机枪为隐蔽式远程操作,位于城墙中上部五十米处,用时远程打开隐蔽门,推出重机枪或者城防炮,远程遥控操作,一人可同时操作十门火炮或者六挺城防重机枪。简单点说,城墙内部五十米以上部分为中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城防炮,下层为城防机枪楼板和外侧城墙厚度为一米厚的合金熔岩结构,有效的保证了内部操作人员的安全。关隘的城门为十米厚对开的合金伸缩式滑道门。之所以建设如此复杂的防御工事,欧阳轩也是出于对未来五百年战争的考虑。在未来的近千次战争中,这道坚不可摧的长城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有效的阻挡了包括奥斯曼帝国、沙俄、苏联、伊朗、德国、奥匈帝国、十六国联军南北两路的进攻。内部发达的通信网络、高效的后勤供给体系、神出鬼没的设计方式有效的保障了长城边关的运转。直到后世成为华夏崛起九大谜团之一,这是后话。
运河工程、克里米亚半岛黑海舰队基地建设也几乎和长城修建同时多点开工。按照施工计划长城要在一年内完工,运河要在三年内通航。当施工刚刚已开始,运河的开凿速度就已经大大超出了设计规定的时限,为了保证运河如期完工,克州基地的疯子们,又对空中作业设备进行了改进,实现了切消融一体设计,每天的掘进速度在平原按要求达到了三百公里,几乎是原来的设计方案的六倍。
因为国内涉及到征地,所以先进性的是里海到黑海的南北两条运河,南部运河通过大高加索山和小高加索之间的地峡,北部走的是经平原在大高加索山西麓浅山区注入黑海,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亚速海这个世界上最浅的陆间海。南部为山区,所经路线皆为高原,需要平掉高山的数量也很多,产生的岩浆全部用来建造长城,商家只能分配国内开凿时产生的岩浆。对于华夏新领地城市、村镇选址和规划在战事结束后同时展开,引水工程、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随着选址规划后相继开工。整个西域就是一个忙碌的大工地,征地要比想象的顺利得多。有新领地的一倍半或美洲两倍的土地置换的诱人条件,整个征地只用了半年即全部结束,开始了国内部分的开凿。
↑返回顶部↑